【徐律刑语】谈谈我对“程序辩护”的认识(一): 程序辩护的做法一直都有,如取保候

徐佳俊俊 2024-11-22 16:50:46

【徐律刑语】谈谈我对“程序辩护”的认识(一): 程序辩护的做法一直都有,如取保候审申请,但“程序辩护”这个概念的提法,出现的比较晚,学术界大概是在2001年出现这个提法,律师实务界则出现的更晚,主要还是从“贵阳小河案”开始,大概是在2010年。以前它不被注意,是因为诸如类似申请取保这样常规、简单的操作,没有多少人会对其进行归纳总结,上升到一个概念的层面。直到律师拿出“三件套”——排非、管辖、回避进行程序辩护后,不断引发激烈的审、辩冲突,激发了刑辩实务界与理论界更加进一步的思考。由“三件套”着手开始对程序辩护的现象进行归纳总结,并不断去丰富这个概念,就好比它是一个筐,像取保候审申请、羁押必要性审查申请也装进来了。其实,最值得关注的程序辩护问题是《办理刑事案件庭前会议规程》中的十大事项,这些问题更多是罪与非罪之间的较量,对抗性非常强。其他程序辩护的方式,对抗性相对较弱。 目前关于程序辩护的研究,有一些期刊论文或者毕业论文,但数量不多。出书的数量更少,主要是近四年的四本书。主要有徐昕的《庭前会议指引》、娄秋琴的《程序性辩护》、王学明的《程序辩护精要》、石浩旭的《刑事程序性辩护的有效性研究》,前三位是律师,写的是实务,后一位是老师,写的是理论。所以,我昨天在武汉科技大学作简短分享的时候,跟下面的学生朋友们说,大家的毕业论文就可以去写程序辩护,这是个很好的课题,而论坛上各位教授、律师的发言,都提供了很好的素材。这个题目,有一定的新颖性,写论文、出书的人又不是很多,有较大的发挥空间,但也不是很新、很少,以致于没得可以参考的资料无从下手。

0 阅读:0
徐佳俊俊

徐佳俊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