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几条小鱼苗混进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6年差点吃空整个湖,就连濒危保护鱼种也惨遭他们毒手。这一强大的入侵鱼种到底是什么?原来,它们就是来自欧洲的河鲈。 博斯腾湖位于新疆,依托天山雪水,孕育出丰富的渔业资源。1968年前,土著鱼种扁吻鱼凭借鲜美的肉质,成为当地重要的经济鱼类。 然而,当年引入的鱼苗中,意外混入了来自欧洲的河鲈。在没有天敌的博斯腾湖,河鲈迅速繁衍,捕食本地鱼类,扁吻鱼等差点灭绝。 短短几年,河鲈成为湖中"霸主",占据了78%的渔业产量。 河鲈的入侵,严重威胁着博斯腾湖原有的生态系统。为了修复湖泊生态,当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从1989年起实施禁渔期制度,每年春夏之交的产卵季节全面禁止捕捞。同时开展增殖放流,补充裂腹鱼、鲤鱼等本地鱼种。更推广"人放天养"的生态渔业,减少对水域的污染。 经过多年治理,博斯腾湖渔业逐步恢复。如今,湖内鱼类品种达32种,年产量4000余吨,产值超5000万元,成为当地的经济支柱。
1968年,几条小鱼苗混进我国最大内陆淡水湖,6年差点吃空整个湖,就连濒危保护鱼
紫蓝谈社会趣事
2024-11-22 15:45:18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