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直是脱裤子放屁!”2023年山东,男子把自家种的葡萄酿成酒,分给亲戚朋友们喝,万万没想到,2023年市监局说他无证加工,罚款60000元,还把他200多斤的葡萄酒没收。 自酿一杯酒,罚款六万块? 2023年,山东发生了两起因为自酿葡萄酒被罚款的事,这事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个是老张,自己种葡萄,酿的葡萄酒在十里八乡都很有名气,结果因为在集市上卖酒,被市监局罚了六万块;另一个是老赵,今年葡萄滞销,想着酿点葡萄酒自己喝,结果也被市监局找上门,罚了六万块,还把酒都给没收了。 这两件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却戳中了很多人心里的疑问:自己酿点酒喝,怎么就违法了呢? 以后农民自己种菜、养鸡、做豆腐,难道还得先去办个证? 先说说老张的案例。 老张种了一辈子葡萄,酿酒的手艺是祖传的,很多人都说他酿的酒比市面上卖的好喝。 逢年过节,还有人专门找老张买酒。 老张看在都是街坊邻居的份上,也会卖几瓶。 结果,就因为在集市上卖了几瓶自酿的葡萄酒,老张被市监局逮了个正着,不仅酒被没收,还被罚了六万块钱。 老张觉得不服气,跑到法院告市监局,说他酿的酒又没害到人,凭什么罚他钱? 法院最终没支持老张的请求,认为市监局的处罚是合法的。 根据《食品安全法》的要求,从事食品生产和经营需要取得许可证,并且要符合国家的食品安全标准。 老张虽然是卖给熟人,但这还是算商业销售,得遵守相关法规。 再看看老赵的案例。 老赵种葡萄好几年了,今年市场不行,葡萄卖不出去,眼看着仓库里堆满了。老赵一琢磨,干脆自己酿点葡萄酒,反正也能喝。 他忙活了半天,还真让他做出了第一批葡萄酒,颜色透亮,口感醇厚。 老赵为了让更多人认可,把酒分给亲戚朋友尝了尝,大家都夸赞不已。 老赵还没乐几天,市监局的人就找来了,说有人举报他在没有生产许可证的情况下加工葡萄酒。 老赵当场愣住了,他自己酿的酒本来就没打算卖,都是送给亲戚朋友的,怎么就犯法了呢? 市监局的人可不管这些,说按照《食品安全法》的规定,食品生产需要取得许可证,无证生产就是违法行为。 直接就把老赵辛辛苦苦酿的200多斤葡萄酒全给没收了,还给他开了一张六万块的罚单。 老赵现在头疼坏了,葡萄销路不畅已经够烦的了,没想到又碰上这事儿,六万块钱对他来说真是个大数目。 他也一气之下把市监局告上了法庭。 法院最后判决,市监局对老赵的处罚有法律依据,但考虑到老赵没有进行销售,社会危害性较小,撤销了六万块钱的罚款。 但是,因为老赵无证生产,法院仍然要求他销毁200多斤葡萄酒,并责令他以后如果想继续酿酒,必须依法申请相关许可证。 这两个例子虽然结果不一样,但都反映了同一个问题:怎么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同时,也保护个人的权利? 支持市监局的人认为,食品安全大于天,无证生产就是违法,必须严惩不贷,否则会给食品安全带来隐患。 支持老张和老赵的人觉得,他们只是自己酿点儿酒自己喝,并没有大规模销售,也没造成什么危害,不应该被罚。 其实,问题的关键在于现行的《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生产”的定义太宽泛了,没有把商业生产和非商业生产区分开来。 这就导致在实际执法过程中,容易出现“一刀切”的情况,忽略了不同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引发争议。 那么,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难题呢? 可以先考虑设置食品生产的登记备案系统。 对于像老赵这样,只是小规模自酿自饮,不进行商业销售的行为,可以不用强制要求办理食品生产许可证,而是可以通过登记备案的方式,纳入监管范围。 这样既能减轻个人负担,也能让监管部门掌握相关信息,及时发现和制止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 其次,可以制定更加细化的监管标准。 针对不同规模、不同目的的食品生产行为,制定不同的监管标准和措施。 比如,对于小作坊、家庭作坊等小规模食品生产,可以适当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审批流程,但要加强日常监管,确保食品安全。 最后,要多宣传法律法规,让大家更了解法律和食品安全。 很多人并不知道自酿酒也属于食品生产,需要办理相关许可证。 因此,要通过多种渠道,向公众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引导公众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共同维护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和个人权益其实可以两边都顾到,不冲突。 我们既要保障食品安全,也要尊重个人权利。 相信随着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监管方式的不断改进,以及公众法律意识的不断提高,类似“自酿葡萄酒”引发的争议会越来越少,我们的生活也会更加和谐美好。
“简直是脱裤子放屁!”2023年山东,男子把自家种的葡萄酿成酒,分给亲戚朋友们喝
百晓生采风
2024-11-20 22:12: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