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70岁金维厚对四个儿子说,要把8个金锭平分给儿子们。晚上,老人朦胧中看到有

全琮看历史 2024-11-20 22:12:31

古时,70岁金维厚对四个儿子说,要把8个金锭平分给儿子们。晚上,老人朦胧中看到有几名男子闯进房间,醒来时,他的金锭就不见了。 这些男人是谁?怎么金锭就不翼而飞了,老人很疑惑。 商人金维厚,每天起早贪黑,赚到了不少散碎银子,每次省吃俭用存到上百两后,他便将其熔成一大锭银两。 结果积攒了一辈子,才存够八锭银子。此后,老人就再难攒上百两银子了。 他70岁大寿这天,四个儿子拿酒上来祝贺。金老喝到尽兴时,突然对四个儿子说:“我耗尽大半生,存了八锭百两银子。我打算挑个好日子分给你们,刚好每人一对,作为镇家之宝。” 儿子们听后,满心欢喜,晚宴后,便各自回屋了。 晚上,金老带着醉意,熄灯上床,一如既往捧着八锭银子摸了又摸,直至笑着入睡。 迷糊间,金老忽然听到床前有人走动的声音,他仔细听了一下,仿佛看到有人影晃动。 金老以为家里遭贼了,吓得两手哆嗦着将蚊帐掀开,八个身穿白衣的大汉齐刷刷站在那里,看到金老,他们一点也不惊慌,反而躬身抬手道: “我们兄弟几人是上天派来的,承蒙你的厚爱,将我们养大,也不曾差使过,原想等您归天后,我们再去别处。但今天你却说要将我们分给儿子,可我们与他们无缘,特来告别。” 说完,几人转身就走。金老急忙翻身下床追去,不小心一个趔趄,被门槛绊倒了。 金老吓得醒了过来,他连忙下床,点灯翻找金锭。这一下不得了,那八锭银子竟真不见了。 老人惊出了一身冷汗,颓然感慨道:“我辛苦攒下的银两,却没法给儿子们留下。这是什么道理!” 第二天,金老将来龙去脉讲给儿子听。几人各怀心思。 其中一人说:“这些银子如此作怪,莫非真不该是我们所得。” 另一人则说:“老爹昨天只是一时兴起,现在又舍不得了。所以才故意说这些鬼话来哄骗我们。” 金老见儿子们有所怀疑,想起昨晚梦中,那几名大汉有交代去处,于是拉起儿子,就往那个村子奔去。 在那里,金维厚果然见到了梦中听到的王姓人家。 门打开后,王家大堂前,正摆着灯烛和祭品。金老开口问道:“老汉有一疑事,上门询问。你家是否有什么大事发生,为何祭神?” 原来,王老家中妻子久病不愈。于是找人算卦。算卦先生让他们移动床位,结果晚上时,他的妻子竟在梦中恍惚看到八个白衣大汉。 大汉们说:“我们原在金家,缘分尽了,特来投身宅里。” 王夫人被惊出一身冷汗,醒来后竟不药而愈。并且还在床边发现八锭银两。 为了感谢上天保佑,王老一家这才设了香案祭拜上天的。 金老听后感慨连连,也一五一十把自己的梦告诉了王老。 一核实下,那八个金锭子果然是金老的银两。看着这些熟悉的银两,金老泪眼婆娑感叹说:“看来老汉消受不起。” 眼见为实,金老众儿子再也不敢怀疑老爹,只是频频摇头叹息。 王老见金老哭得伤心,于是另外取了三两银子给他。金老不肯收下,可临别时,王老匆忙间还是硬塞进他袖子里去了。 金老回到家中,一摸袖子,这才发现袖中的银两不见了。于是他感叹说:“这钱不属于自己,别说八百两,就算是三两也拿不到。” 而那三两银子,在金老走后,王家仆人打扫卫生时,又在门槛捡到,交回去给王老了。 唉,正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金老自己舍不得吃舍不得穿,存下金银,要留给孩子。结果,却落得两头空。 这个故事出自于《初刻拍案惊奇》。其实,现实中很多父母也像金老这样,一生为儿为女拼命积攒。临终时将毕生财物分给孩子。 虽然,很多孩子继承财物时,并不像故事中那么曲折。他们都顺利拿到了自己的那份,可很多人,却因不是自己劳动所得,突然得到大笔财物,不懂珍惜,挥霍一空。 给孩子留遗产可以视为一种财务规划,但这也取决于家庭的情况。如果一味对自己抠抠搜搜,只为给孩子留下财产,也许并不值当。 有时,给孩子留遗产可能会带来财务稳定性和安全感。如果父母有一笔可观的资产,遗产可能成为一种额外的资产,可以帮助子女解决生活和未来规划方面的问题。 但是,留下遗产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首先,这可能为子女树立一种不健康的期望,使他们在生活中过分依赖财富,而不是自己的努力。 此外,遗产也可能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的不和,因为各个继承人的期望和要求可能不同。 从老汉说了分财产,到后来金锭子不翼而飞,老汉和孩子说明来龙去脉,但孩子非但不体谅他,反而开始对他有所埋汰。 可见,留金留银,不如教会孩子自己去赚金银。他有能力让自己过得更好,自然会反哺与你。 因此,我们建议在决定是否为孩子留下遗产时,需要平衡物质需求和家庭价值观。同时,还需要在制定遗嘱或投资规划时,考虑遗产投资的风险和利润。 就像林则徐所说的:“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对此,你怎么看呢?

0 阅读:29
全琮看历史

全琮看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