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这家伙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北伐失败也就在所难免,甚至都不可能成功。 在桓温时代,东晋朝廷根本不想北伐。名士们在南方醉生梦死,早就失去了恢复故土的远大志向。 但桓温一定要北伐。 东晋不让他北伐,他就举荐殷浩北伐。你们这伙豪族轻视我、提防我,所以不让我北伐。那就让你们的清谈高手、顶流翘楚殷浩来领衔北伐。在当时,殷浩殷渊源绝对是举国公认、众望所归且无可争辩的顶级名士,即所谓“渊源不起,如苍生何?” 但殷浩北伐颠三倒四、战争结果一败涂地,彻底打了名士们的脸。 所以,东晋朝廷只能让桓温来领衔北伐。但大家最担心的事不是桓温北伐失败了怎么办,而是桓温北伐成功了怎么办。本来东晋朝廷就压制不住桓温,一旦北伐成功,立下不世奇功,那东晋朝廷就更没法压制住他。 桓温总共北伐三次,可以说时机选得不错、对手也够垃圾、晋军也算能打。所以,第一次北伐打到关中、打残前秦,第二次北伐打下洛阳、恢复故都。这时候,东晋朝廷不是大喜过望,而是头痛欲裂。桓温要让朝廷迁都,回到洛阳故都。如果这么操作,那以后就不是朝廷能不能压制桓温的问题,而是桓温怎么控制朝廷的问题。虽然第三次北伐失败,但桓温的权势不减反增。他不仅成功控制了一直觊觎的北府兵,而且还把战败的罪责全都推到西府军身上,把一支忠于东晋朝廷的军队给逼反了。 到这时候,东晋朝廷实际就被桓温完全控制住了,篡位当皇帝就差简文帝的一封禅让诏书。但豪族士大夫们不同意。 所以,大权臣桓温既要江山又要脸面,一直等着简文帝主动禅让;简文帝司马昱既不情不愿又不得不以,一直等着桓温来逼。就这么一直耗到简文帝去世,又耗到桓温去世,才算终结了这场扭扭妮妮的准篡位表演。 这就是东晋这个巨大草台班子的调性,名士毫无本事、权臣不够狠辣、皇帝可有可无。然后,你还怎么指望桓温能够北伐成功。 不是打到关中、打下洛阳了吗? 打到打下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站得住。不管是豪族名士还是权臣桓温,他们全都无法为北方的胡汉矛盾提供解决方案。北方中原早已形成了胡汉杂居且胡汉融合的局面。你解决不了胡汉矛盾,就统治不了北方中原。 所以,桓温北伐失败就两点原因:一是北伐就是幌子,篡位当皇帝才是目的,东晋对于北伐不仅心不在焉而且各怀鬼胎;二是问题无法解决,军事胜利并不意味着政治胜利,解决不了胡汉矛盾,就算打下中原也得灰溜溜撤走,后来的刘裕北伐也是如此。
因为这家伙醉翁之意不在酒,所以北伐失败也就在所难免,甚至都不可能成功。 在桓温时
盼丹聊历史
2024-11-20 22:04:01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