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

梅梅评历史 2024-11-20 22:03:59

1703年,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在宗人府。康熙尤不解恨,又下令抄了他家,杀光了他所有的儿子。5年后,康熙依然愤愤不平,又将一顶“本朝第一罪人”的帽子,扣在了索额图头上。 作为首辅大臣索尼的次子、赫舍里皇后的叔叔,索额图的仕途注定走得比别人顺遂,后来的事实证明,索额图确实没辜负父亲和康熙的期望,做出了好几件名垂青史的成绩,比如智擒鳌拜、平定三藩之乱、签订中俄《尼布楚条约》、灭掉噶尔丹等等。 后来论功行赏,康熙将索额图提拔为正一品领侍卫内大臣,加封太子太傅,继索尼之后,索额图又一次成为了朝臣们马首是瞻的对象。 然而,盛极必衰,物极必反,索额图只顾沉迷在权力带来的名利场中,浑然不觉危险已经降临。 这第一个危险,就是历代皇帝都无比忌惮的党争。 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拉拢依附自己的大臣,索额图不惜与武英殿大学士纳兰明珠明争暗斗,将整个朝堂闹得乌烟瘴气,以致到了“非索党即明党”的地步。 1683年,康熙不愿看到事态越发严重,以“包庇兄弟、自恃豪富,作恶多端”等罪名,将索额图一撸到底,赋闲归家。 然而,令康熙没有想到的是,索党因此偃旗息鼓,明党却趁势崛起,还唤起了皇长子胤褆的夺嫡之心! 为避免皇子间的储位之争愈演愈烈,康熙幡然悔悟,于1686年重新启用索额图。 重返政坛的索额图不仅没有吸取教训,反而又犯了第二个错误、踏入了更危险的境地:参与夺嫡之争。 如果说第一个危险只是让索额图丢掉乌纱帽,那第二个危险就足以要了索额图全族的命。 索额图是皇太子胤礽的叔外公,自然是毋庸置疑的“太子党”,为了自己的官位和家族的利益,他比任何人都希望胤礽能顺利继承皇位,为此,他帮胤礽做了不少事。 1702年,胤礽在陪康熙巡视到德州时,突然生了一场大病,索额图立即被召去侍疾。一个月后,皇太子身体恢复如初,但康熙对索额图的态度却发生了180°大转变。 原来,在此期间,康熙接到密报,弹劾索额图犯了三个大忌: 其一、在皇太子面前逾制乘坐马车; 其二、罔顾圣恩,大肆收受贿赂,打压异己; 其三、为了让皇太子提前登基,竟想暗中刺杀皇帝。 康熙大发雷霆,立即以“结党妄行,议论国事”的罪名将索额图关押在宗人府。 同时,索额图的家眷和子女也被圈禁起来,索党官员纷纷落马,再不复原来的风光。 康熙认定索额图罪无可恕,但考虑到索额图曾经为朝廷立下的大功,他不忍背负“杀功臣”的罪名,只是慢慢了减少了索额图的衣食供应,四个月后,68岁的索额图被活活饿死。 如果事情到此结束,索额图还不至于死得太惨。 1708年9月,康熙听闻皇太子胤礽竟“私窥幔城”,经常监视皇帝的一举一动,盛怒之下,决定废掉胤礽的皇太子之位。 在废黜诏书中,康熙将胤礽的行为解释为“欲为索额图复仇”。 然而,一个月后,事情又发生了反转。 大阿哥胤褆以巫术陷害胤礽的“镇魇案”爆发,胤礽看到了“复出”的希望,于是,将自己过往的一切罪责,都推到了坚定的“太子党”——索额图身上。 胤礽在给康熙的上疏中说:“一切暗中构煽悖乱行事,俱系索额图父子”。 也就是说,他胤礽之所以会做出之前那些不忠不孝之事,全是索额图父子挑唆的! 康熙信了,于是复立了胤礽的太子之位,可胤礽实在是烂泥扶不上墙,三年后,康熙忍无可忍,再次将胤礽废黜。 心痛之余,康熙将胤礽的“不成器”全归在了索额图头上,于是给了他一个绝对差评:“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 自此,索额图被否定了所有的军政功绩,被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0 阅读:0
梅梅评历史

梅梅评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