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每天都在上班下班,而我却隐隐觉得背后有一股强大的暗涌在推动着。 跟朋友聊天,我说:“当下正在洪流之中,只是身处其中却感觉不出来,我们都是普通人,只能随波逐流。” 他说:“我们只是时代的蝼蚁,是挡不住滚滚向前的车轮。” 女儿上大学,是天坑的“生物科技”专业,毕业即失业的那种,不过我们心态也极好,无所谓了,能顺顺利利过了高考,就是跨过了人生的一道坎。虽然女儿也很清楚这一点,但是依然没有放弃学业,还是很刻苦的学习,每一次考试都挺用心的,我跟她说:“挂科没什么关系,我当年就挂了6科。” 儿子马上初二了,最近开始变得有点叛逆,特别是在妈妈的眼里,浑身是刺,总是要对着干。 我倒是对他是不是中二病没有什么感觉,周末的时候依然约好了徒步去买可乐,只不过从下午改成了晚上,如果女儿心情好,也会一起,他们不出去的话,整个暑假每天的运动充其量可能就是吃饭的时候从二楼走到一楼。 一路上边走边聊,两姐弟说:“乡间小路的感觉还不错。” 我说:“这算不上是乡间小路,应该是乡镇小路,我小时候走的那种泥巴田埂才是乡间小路。” 女儿说:“我就知道你要跟所有的爸爸一样,开始讲你小时候的故事了。” 我:“每个时代的故事都不一样,你们以后也会给你们的孩子讲你们小时候的故事,他们也会这样说。” 我们走的不是去镇上的主干道,而是绕着沿途的村子,除了几百米的砂石路,其他都是村村通的水泥路,穿过了几个村庄,一路都有路灯和稀稀拉拉的民屋串起来,虽然不是很热闹,却也不会寂寥。 远远的山体,映出黑黑的轮廓,如果没有那么多明显的电灯的话,倒是跟我家乡的丘陵地貌是类似的,童年的夏天,如果天气好的话,父亲就会带着我去捉青蛙,应该是“照”青蛙。 是的,拿手电筒去田头山边照青蛙,那时候村里有电筒的没有几户人,大多数都是拿着松节油火把,远远看去是一团红红的火焰,拿手电筒的就只有小小的一点白光。 父亲都能根据电筒亮光的位置大概猜到那个人是谁,远远的隔空吼叫他的名字,问他今天晚上收获怎么样。 而今的乡下,夜色中的田野里,已经没有那点点灯光,即使是水泥路和不间断的路灯下,也鲜有行人。 我和女儿,儿子一路走去镇上,约莫五公里的路程,一边走一边聊天。 每当我要开头:“当年你爷爷带着我……” 楠茜就说:“每一个父亲都有他们的故事,肯定爷爷那时候也是这样跟爸爸说的。” 嗯…… 那时的故事大都是鬼故事,但是现在的孩子都不怕鬼了。 就像当年的我,不知道什么是苦。
虽然每天都在上班下班,而我却隐隐觉得背后有一股强大的暗涌在推动着。 跟朋友聊天
祎个人的修行记
2024-11-16 22:40: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