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漫谈·杀人者秦桧之(五)赵构南下就没想光复中原
议和在我们的词汇当中,总是不好的,投降派。而投降派,那是要反对的。可事实上,真是如此吗?
面对敌国,三种选择:战,守,和。无论哪一种,其实都是依据当时的情况,做出的最符合国家利益的选择。只是,国家利益不是一加一等于二那么简单,见仁见智,以至于多有不同。
有人说,决不能投降。可你看历史上,守城不降,老百姓析骨而炊,易子而食!真是老百姓利益最大化吗?
更不要说,你看到的投降,可能只是换一种说法而已。
秦桧议和,有着很强的社会基础。也就是说,秦桧主和,不见得只是秦桧的意思,而是赵构的意思,赵宋的传统,社会的支持。
就是秦桧死了之后,上台的其他大臣,比如汤思退等人,还是继续议和的。这说明,议和是当时大势所趋。
相反,主战派知兵文臣张浚,还有“中兴四将”,以及其他主战大臣,在南宋整个朝局里并不占优势。因为议和派势力比较大,包括皇帝赵构。
在要不要光复中原这个问题上,一些能打武将,还有一些主战的大臣,想恢复大宋的荣光。而在赵构和议和者看来,这是挑起边事,让国家处于不安,这些将军是想立功受赏。
还有就是,在赵构还有主和派看来,战乱之后北方是烂摊子,会成为南宋的负担还不如不要呢。这就是议和的政治基础。#王攀读通鉴之两宋漫谈##续资治通鉴##王攀读通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