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一下,这以前我批评或者评论一些小说作品,不是对比我个人作品评价的。 不管是莫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4-11-14 19:50:17

解释一下,这以前我批评或者评论一些小说作品,不是对比我个人作品评价的。 不管是莫言,还是别人,如陈忠实的《白鹿原》等,如果和我小说作品对比肯定比我写的踏实多了。人生阅历,揭示人性社会的深度,复杂度,世事的变化变迁,肯定是比我强太多。 但我个人为什么会不厌其烦的批评一些名家大作,我是从我个人思想,觉得有益社会发展,有利于文学教育这个角度。才去批评的。 至于爱不爱国,中国够资格卖国的人其实不多,顶多卖卖身,把自己弄个外国国籍,我个人觉得那也不算卖国,而是弃家卖身,甚至人家卖了个好主人,生活的更好,其实无可厚非。 作品中政治层面太敏感,平台都避之不及,我一草根个人更是不愿谈了。 文学层面,人人几乎都有优点不足。如果是苛责求全,其实也完全没必要。 但眼下中国老百姓生活的现状,中国文学人应该向那个方向去引领老百姓,这个问题很值得考虑。 我举个例子,如果我觉得社会风气浮躁,我作为一个文学人,就应该通过我的作品让读者能沉一沉心气,不那么浮躁。 文学是有这个作用的。这个作用是通过什么去体现,就是文气与文中之意。 文中表达的意思我们每个人都能理解,但文气才是文学人水平的体现。 因为故事谁都会讲,但同样一个事,甲讲出来幽默,乙讲来就严肃,丙讲出来可能愤慨,令人气血上涌,丁讲来就发人深思。 同样的战争,尸骸遍野,曹操会说:“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大气苍凉中透着悲愤与慈悲。 但莫言会说:“炮火连天,只为改朝换代;尸横遍野,俱是农家子弟。”这个文气就狭隘激愤之气了。对比曹操的慷慨悲凉又狭隘又浮躁了。 曹操诗句虽然悲愤,但并不狭隘的“只为”,主要着重在可怜老百姓,这一对比就比出沉实与浮躁,胸襟阔大与狭隘了。 毛主席词句更是人间清醒,:“人世难逢开口笑,上疆场彼此弯弓月,流遍了,郊原血。” 这种平静旁观的文气,无半点飞扬浮躁,可怜人世,渴望和平的慈悲心意,洞穿历史的眼界与胸襟,并不是只为改朝换代,俱是农家子弟,这种激扬浮躁狭隘偏见戾风文气所能比的。 其实很多人读莫言书都不愿读,什么原因?并不是莫言自己标榜的揭露太狠,而是文风太阴暗暴戾,这种文气,纯属水平与天性问题,他修养不到你让他向深沉和平文气方向写他也写不出来。 所以,莫言最大一个问题是名不符实,其实这都无所谓,并不是我批评他作品的理由。但是,一个作家,可以靠名誉吃饭了,不能把中国文学的方向给带偏了,明明作品浮躁非说是经典,明明作品气质阴暗暴戾非说自己揭露阴暗面。岳不群也是一个心理阴暗面典型,怎么读者没觉得文笔的气质阴暗,到了莫言身上,就完全不同感觉。 这个才是我批评的原因,我也不是针对莫言个人,甚至莫言作品好方面我也肯定。问鱼问水问桃花,我一直就觉得很好。 陈忠实的《白鹿原》,大体上真的写的很好,但是,原著我也看过,白孝文通过卑鄙手段害了黑娃当了县长,并没伏法。 站在对年轻人心理影响这个角度,一个作品,如果坏人不得到恶报,好人反而下场不好,那么年轻人心中的正义怎么伸张?所以我觉得至少在这一点,电视剧版本改的更好。 但我只对作品不对人,为人来讲人捐了那么多钱,千唾万骂人家没明面报复一个人,这个至少气量比我大太多,我没资格论人为人如何。 同时我也不会给谁扣汉奸的大帽子。 我只是讲我对文学的一个态度。

0 阅读:0
默玄吟雷爱文学

默玄吟雷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