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7月,带领英国干翻纳粹德国的丘吉尔,出人意料地惨败于英国大选。 落败

文新聊情 2024-11-13 19:32:29
1945年7月,带领英国干翻纳粹德国的丘吉尔,出人意料地惨败于英国大选。 落败之后,丘吉尔说自己打仗,就是要维护人民罢免自己的权力,认为人民对伟大人物忘恩负义,是伟大民族的标志。 看来,古今中外的政客皆善于冠冕堂皇地给自己戴高帽,现挂着往自己脸上贴金,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二战同盟国号称四巨头,在局里的话语权并不一样。斯大林同志来自另一个阵营另一路信仰,与英美是为了利益临时搭伙。蒋校长实力不济,最像打伙子以筹齐牌局的小弟。英美是真亲,可惜革命尚未成功,罗斯福总统身先死,丘吉尔首相被选民摘了顶戴。历史,确实吊诡。 丘吉尔落选,当然是政治对手把他搞下去的,当然是选民把他选下去的,侧面印证了大不列颠选举制度的货真价实,与之对应的是,不久后蒋校长高票当选总统,以及随即广泛曝光的选举丑闻。 英国人民之所以抛弃丘吉尔,我觉得是选民普遍认为丘吉尔那一套过时了,打仗兴许可以,发展和振兴英伦大约不行。 二战之前,英国是世界灯塔,这场大仗消耗下来,英国打光了一代人,打光了几百年积攒的家底。中国人久乱思治、人心思定,洋人亦如此,希望换掉丘吉尔,开始新的轮回。 形势比人强,国家、民族的命运从来不由一个人决定。换掉丘吉尔,没能阻止英国国力二战后迅速掉落。二战落幕前夕,丘吉尔念念不忘的是日不落帝国继续主导全球,后来呢? 所以历史地看,丘吉尔当不当首相,对丘吉尔最重要,对其他人,包括英国人民,包括历史进程,包括中美等友邦,无关宏旨矣。
0 阅读:211
文新聊情

文新聊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