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5月,一机枪手曾岳峰在激烈的交火中不幸受伤,与队伍失散。不料,发现了正

事友看过 2024-11-07 16:52:39

1945年5月,一机枪手曾岳峰在激烈的交火中不幸受伤,与队伍失散。不料,发现了正聚餐的100名日军!十几个弹匣,足足300多发子弹,犹如怒涛猛击,打得敌军四散而逃。 来源:常德日报2015-08-29——热血洒处狼烟灭——汉寿老兵曾岳峰与他的抗战岁月 九十六岁,一个近乎走到生命尽头的年纪。 在湖南汉寿,一个宁静的村庄里,曾岳峰,一位老兵,静静地生活着。 岁月留痕在他脸上,而胸前的勋章闪耀着过往的辉煌,仿佛在诉说着往日的英勇。那段激战连天的岁月,那片烟火弥漫的沙场,至今仍历历在目。 抗日战争,是一段民族的深重灾难。日本军队所过之处,只剩下残垣断壁,许多人失去了家园。 寿县,岳峰的故土,也没能逃脱浩劫。他亲见了侵略者的暴行,亲历了家乡的满目疮痍,也体会了失去亲人的悲痛。 这些记忆,在幼小的心灵上刻下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也在心中种下了复仇的火种。 国难之际,中华民族凝聚出前所未有的团结与坚韧的抵抗意志。面对强敌,无数的中国人挺身而出,筑成了一条血肉长城。 岳峰,这位农家子,也决定投身于此洪流。尽管只有十六岁,但他的心中却怀着坚定的报国之志。 为了应征,他不惜以死明志,这份决绝的志气,打动了乡亲,也获得了族长的赞许。 那时,“救国有功”不仅是一句奖赏,它代表着巨大的荣耀,是民族的希望。岳峰的祖母常向他讲述古事,如岳母刺字,这些故事深深地影响着他。 家族的激励,祖母的教诲,以及对侵略者的愤恨,成为他投笔从戎的推动力。纵然母亲心有牵挂,但在族长的劝说下,终究理解并接受了他的决定。 1943年,岳峰成为国民革命军第74军58师的一员,开始了军旅生活。三个月的严格训练,将他从一个毛头小子塑造成一名合格的战士。 常德会战是他的初阵,残酷的战场让他深刻认识到战争的严酷,并积累了宝贵的战斗经验。虽然此战并未让他一战成名,但却为他未来的成长铺平了道路。 在抗日战争即将结束时,迎来了规模最大的豫湘桂战役。 在这场血与火的试炼中,曾岳峰初尝胜果,亲授死亡之礼于敌。 那一刻,他的胸中汹涌着一股前所未有的英勇。他从绿茵少年成长为勇猛战士,战火使他蜕变。 雪峰山的一役,是他军旅生涯的辉煌顶点,同时也是他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页。 在追击落败的日军过程中,他和搭档陈百川不幸受伤。尽管身负疼痛,他们仍旧顽强地投身战斗。 在班长的指挥下,他们偷袭敌人后方,准备夹击敌军。他们紧握枪械,勇猛扫射,不畏双手麻痹。敌军遭此前后围攻,损失惨重。 日军为摧毁我方阵地,不惜施放炮火。 炮火迫害下,曾岳峰的腿部被弹片划破,他却不肯退避。他毅然将治疗的机会让予其他伤者,自已孤身徒步返回营地。在暗夜笼罩的山林间,他背着沉重兵器,艰难跋涉。 这时他听到不远处有喧闹声。他循声望去,发现有一大片空地上,百余日军正聚集用餐,他即刻作出决策架起枪支,对准那群尚未察觉危险的敌军开火。 一连串的射击,数百发子弹如雨水般倾盆而至,日军顿时一片混乱。 这一战,他孤军奋战,立下卓越战功,因此得以晋升。战事平息后,曾岳峰和战友们奉命前往衡阳收缴日伪军武器。 沿途所经,民众无不欢欣鼓舞地迎接他们。尽管他们身有征尘,久未梳洗,却丝毫不影响民众对他们的敬仰与爱戴。战争远去,曾岳峰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土,实现了与家人重逢的承诺。 在湖南的汉寿县,他从事过修补锁具的行业,也在县人民武装部任职。如今的他,过着安宁的生活,那些峥嵘岁月却永远铭记于心。曾岳峰的人生,映射了那个年代无数平凡人的不凡历程。 他们可能没有做过什么轰动的大事,但他们的行动展现了什么是爱国和奉献。 在和平年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记得历史,感谢那些为今天付出的前辈们。 曾岳峰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老兵的回忆,更是一面镜子,映照着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 这种精神会一直激励我们,鼓舞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曾岳峰的故事,是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也是中华民族英雄精神的生动体现。 他的爱国情怀、不屈斗志、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以及坚韧勇敢、永不放弃的精神,正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我们永远传承。

0 阅读:143
事友看过

事友看过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