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抢”走外婆送给宝宝的黄金吊坠,妈妈一怒之下报警 近日,湖北某地,妈妈发现孩子一直戴着的黄金生肖吊坠不翼而飞,情急之下连忙询问孩子。孩子告诉妈妈,吊坠被奶奶拿走了。 那可是宝宝周岁时,外婆给的啊!妈妈赶忙给奶奶打电话。 “哦,我把它拿去融了,换了一个更大的,在我脖子上戴着呢!”奶奶若无其事地解释,“孩子又不戴。” 妈妈一气之下,选择了报警。 如此荒诞的一幕,总让人有些哭笑不得,但是生物心理学却可以给出完美的解释。 外婆和奶奶,当这两位祖辈放在一起时,平白无故地,关于外婆,我们总会想起慈爱;关于奶奶,我们又经常联想到严厉甚至刻薄。 都说隔代亲,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爱却不是同样的。 生物心理学从生物意义解释:潜意识里,比起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更能确定我们是他们基因的延续。因此,潜意识里,外公外婆对我们的爱,要胜过爷爷奶奶。 同样的道理,比起外公,外婆可以百分之百确定我们是她基因的延续。所以,外婆对我们的爱又胜过外公。 总之,在潜意识里,若给祖辈对我们的爱排序,那就是——外婆>外公>奶奶>爷爷。 回过头来再看,奶奶私自拿走外婆送给宝宝的吊坠就不足为奇了。 当然,如此分析,只说明人的本性如此,并不是说此举是合理的。 拥有高度完善的大脑皮层,意味着人类并不是本能的奴隶,我们还有自由选择的能力。个人修养完全可以逃脱本能的禁锢。 奶奶抢孙子的礼物,无论到了哪里都会引起不适。 即使在警察面前,妈妈也余怒未消:“她(奶奶)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错误!” 奶奶也觉得妈妈小题大做,一件小事非要闹得满城皆知。 如此结果也是我们一个常见的认知误区引起的。 我们总认为,批评能让犯错的人认识到他们的错误。然而,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 态度指引行为的同时,行为又决定态度。 思虑不周,奶奶拿走了宝宝的礼物;当奶奶拿走后,又会自动生成理由支撑这个行动。如此就形成了一个完美的逻辑闭环,外界的批评,只能让这个闭环越来越坚固。 如果我们只是为了追回失物,那报警的确是一个最靠谱的手段。若我们妄想通过外界批评让犯错者认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一般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就如卡耐基说的:“批评除了招致愤恨外,没有其他意义。”
奶奶“抢”走外婆送给宝宝的黄金吊坠,妈妈一怒之下报警 近日,湖北某地,妈妈发现孩
丁丁聊社会趣事
2024-11-04 10:38:53
0
阅读:63
ABCD666
这个奶奶太不要脸了,自己不买给孙子吊坠,还抢外婆买给孙子的礼品,这是脸有多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