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大家现在都已经变得很佛系了,出国的时候直接说中式英语还能直接被人听懂一点。 想起上次朋友出国旅游,回来后就跟我大谈特谈他在国外的经历。他说自己英语其实也不咋地,但是就大胆地用中式英语和当地人交流,没想到还真能沟通个八九不离十。他举了个例子,去买东西的时候,直接说“Give me this one, how much?”人家店主一下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然后顺利完成交易。 这种现象其实也挺有趣的。一方面说明现在世界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大家对不同语言的包容度也在提高。即使是不那么标准的中式英语,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语言的障碍,让人们实现基本的沟通。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我们现在很多人在面对语言问题时的一种随性和坦然。不再过分纠结于语法是否正确、发音是否标准,而是勇敢地去表达自己。 但是,这也引发了一些争议。有人觉得这样太不讲究了,出国代表的是国家的形象,应该尽量说标准的英语,不能这么随意地用中式英语。他们认为这是对其他国家文化的不尊重,也会让外国人对我们产生不好的印象。而另一些人则觉得,语言就是为了沟通,只要能达到目的就行,不必过于拘泥形式。而且中式英语有时候还能带来一些别样的乐趣,让交流更加轻松愉快。 到底哪种观点对呢?这还真不好说。在我看来,我们在出国的时候,可以尽量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做到更加准确地表达。但如果实在不行,用中式英语应急也未尝不可。毕竟,交流的目的是为了相互理解,而不是为了展示完美的语言技巧。但这个观点能被所有人接受吗?恐怕还得打个问号。
好像大家现在都已经变得很佛系了,出国的时候直接说中式英语还能直接被人听懂一点。
俊材说社会趣事
2024-11-01 15:13:11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