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方日军 1937年,日本对华政策极其混乱。 日本文官政府最初反对扩大在华战争,7月23日, 时任首相近卫文麿甚至试图派遣使者赴华进行秘密和平谈判,以期控制冲突。 然而,这位性格温和、领导力较弱的贵族首相未能制衡军方,使得激进的军人左右了国家战略方向。 日本陆军内部也存在分歧,高层一些人反对在中国开战,但其他人则积极主张“教训中国”。 双方都清楚他们无法承担在中国长期作战的代价。 对日本而言,真正的敌人是苏联和共产主义,因此绝大部分陆军需防备苏联的威胁,根本无法投入中国战役。 对于激进派来说,中国只是一个草房,只需一击便会倒塌。 然而,随着形势发展,日本间谍开始怀疑中国有所图谋。 为了先发制人,并以“保护日本利益”为借口,日本海军增援部队前往上海,协助将武汉(汉口)日本侨民撤至上海。 一旦战争开始,日本在中国的战争策略实际上也不明确,除了保护日本利益的原则外,并无清晰的计划。 然而,一旦确认中国向上海调遣军队,最初的“不升级”方针被抛在一旁,战争目标变得模糊,导致了“任务扩张”的问题。 在没有明确目标的情况下,指挥官们被战事牵着走。 9月20日,大本营参谋总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会见裕仁天皇时仍表示集中力量限制中国战争,防范苏联。 即使在11月5日杭州湾登陆后,三天后目标才改为“消灭中国军队”,并将推进目标限制在苏州和嘉兴,未提及南京。 1937年,日本海军航空部队正从布覆盖的双翼飞机过渡到金属蒙皮的单翼飞机。图中为三菱生产的B2M型号日本舰载鱼雷轰炸机,由英国布莱克本公司设计, 机上装备有.303口径的路易斯机枪 然而,与卢沟桥事变一样,华战争的进程并不是由东京的内阁或将军们决定的,而是由地方指挥官决定,他们认为自己做得更好。 这一强硬运动的两个主要倡导者是华北方面军司令松井石根和第X军司令柳川平助。 在19日早上占领嘉兴后,他们决定无视第600号指令,当日下午下达了进军南京的命令。 随着军队已经出发,皇军总部只剩下确认这一事实,并将第600号指令替换为第8号公告:“攻击并占领敌方首都南京”,但那时日本帝国陆军已经在前进的路上。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 欢迎点赞, 关注加评论, 后面将继续为大家讲解
敌方日军 1937年,日本对华政策极其混乱。 日本文官政府最初反对扩大在华战争,
良彩谈历史文化
2024-11-01 14:42:11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