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最初,蒋介石并未计划与日军开战,但在冯·法尔肯豪森的帮助下,制定了防御方案以应对未来的战争。 该方案将防线划分为三个区域:第一是杭州湾附近的登陆/防御区;第二是上海;第三是首都南京。 方案主旨是通过延迟战术,将日军引向湖泊周围的沼泽地带,以阻碍其前进。 如若日军突破南京防线,最终计划是将战线引入内陆,在四川进行最后的防御战,类似中国的“阿拉莫之战”。 精锐的中国军队渗透到上海北部, 值得注意的是,一位军士正使用中国产的仿德制毛瑟C96半自动手枪,这款枪支是中国当时的热门武器,并在1937年成功仿制。 太湖位于上海正西130公里,湖的周围只有北部和南部两个通道。 为了阻挡日军,蒋介石构筑了几条防线:北部的吴福线(从苏州吴县至福山镇)和锡澄线(无锡至江阴),南部则有乍平嘉线(连接乍浦、平湖和嘉善)和海嘉线(连接海盐、嘉兴和吴江)。 然而,到1937年8月时,这些防线尚未完工。例如,吴福线计划建有226个防御据点,但只完成了157个,并且很多位置不佳、结构薄弱,因此战斗一开始就迅速崩溃。 蒋介石知道中国军队在正面交锋中不是日军的对手,因此最初只想通过小规模的局部战斗来拖延时间,等待德式改编的军队准备就绪。 然而,日军的行动让中国无路可退,公众也对绥靖政策失去耐心。 蒋选择在上海作战,原因包括:北京距离遥远,他的精锐部队集中在南京地区,以及他希望通过在国际租界附近作战,借助国际社会对日本施压,使日军撤退,以争取更多时间扩建军队。 决定开战后,蒋介石迅速秘密调动了他最优秀的部队——第87和第88师的部分兵力前往上海(第88师的523团被命令以PPC制服进入上海),希望在主力部队抵达之前进行突然袭击,消灭上海的日本海军陆战队(IJNSLF)部队。 他认为,一旦取得胜利,将在战后的谈判中占据有利地位。 感兴趣的小伙伴们, 欢迎点赞, 关注加评论, 后面将继续为大家讲解
1937年最初,蒋介石并未计划与日军开战,但在冯·法尔肯豪森的帮助下,制定了防御
良彩谈历史文化
2024-10-31 14:11:07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