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春校长在多个场合和演讲中都提到过中国消费率过低的问题,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他指出,中国消费率过低的表象原因在于工资性收入和居民所得过低,而实质性原因在于中国赶超型经济体所决定的强制性储蓄过高。 具体来说,刘元春认为投资型政府、投资型国有企业成了强制储蓄和投资核心,而过度偏重投资又导致政府转移支付、社保支出不充分、不平衡,从而加剧了消费抑制现象。此外,他还提到,疫情带来的疤痕效应和资产负债表的调整也对消费产生了剧烈影响,房地产价格的过度上涨会挤占消费基金,导致财富基尼系数差异化,进而降低总体的边际消费倾向。 为了解决消费率过低的问题,刘元春提出了一系列建议。他认为,关键在于改变政府和国有企业内生性投资转化体系,政府必须从投资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通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提供保障性住房等方式为居民提供更多的消费基金。同时,国有企业也需要加强利润的国民分享,防止过度垄断带来的超额利润直接转化为投资。 此外,刘元春还强调了组合式扩消费政策的重要性,既要应对短期问题,也要应对中期问题;还要在结构性、体制性问题上着力。他给出的组合式扩消费政策包括:关注短期消费不足的问题和消费修复;消费修复关键在于收入、资产及其信心的修复;逆周期政策与中期结构性政策要兼顾,不同阶段以不同主体为主;耐用品消费的促进和新型消费的促进有进一步修正的地方;收入分配改革极其重要,社会安全网是核心;稳消费-稳就业-稳产业-稳主体在国内十分重要;逆周期政策必须快速推进,结构性政策和体制性改革也需要重点推出等。 刘元春校长认为中国消费率过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包括工资性收入和居民所得过低等表象原因,也包括强制性储蓄过高等实质性原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综合性的措施,包括改变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投资转化体系、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收入分配改革等。
刘元春校长在多个场合和演讲中都提到过中国消费率过低的问题,并分析了其背后的原因。
君旭和趣事
2024-10-30 00:24:04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