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甘肃在沙漠里为了一个面积不到1公顷的“小池塘”,投入47亿,连续十多年人工送水,耗费这么多人力物力,到底划不划算呢? 2011年,甘肃在沙漠深处,为一个面积连1公顷都不到的小水洼——月牙泉,不惜花费了47亿巨资,还连续十多年派人送水。这么多钱和精力砸下去,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呢? “都说时间宝贵,金子珍贵,但跟水比起来,这些都算不了啥。”这话在干旱的沙漠里,那简直是说到心坎里去了。咱们今天要聊的,就是甘肃敦煌那个神奇的月牙泉。别看它面积小,甘肃为了它,可是花了47亿大洋,还年复一年地给它送水。这么做,到底图个啥呢?咱们一起来探探究竟。 时间回到2011年,甘肃敦煌的月牙泉遇到了大麻烦。因为天气变暖和人类活动,这个被称为“沙漠之眼”的小水洼,水位一直往下降,生态系统眼看就要垮了。月牙泉啊,它不光是敦煌的象征,还是个重要的生态系统。那水清得跟镜子似的,周围的绿洲还是许多小动物的家园,特别是对候鸟来说,月牙泉简直就是它们的“能量站”。天鹅、白鹭、鸳鸯这些鸟儿,都会在这儿歇歇脚,加加油,然后继续它们的飞行旅程。面对月牙泉的困境,甘肃省毫不犹豫地出手相助。拯救行动主要围绕两大方向展开:一是给月牙泉“解渴”,二是给它“换新装”。解渴嘛,就是得找水!于是,大规模的调水工程启动了,工人们从邻近的河流引水,再通过长长的管道把水送到月牙泉。这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儿,得克服地形、距离,还得防着水在路上蒸发掉。为了让水长久地留下来,还采取了一系列节水措施,比如限制周边挖地下水、推广节水灌溉,还有让水多循环利用几次。这样一来,月牙泉有救了,整个地区的发展也更有保障了。 说到换新装,那就是要给月牙泉周围种上树。选的都是能在当地气候下好好生长的树种,比如梭梭树、红柳这些,能稳稳地固定住沙丘,沙尘暴也就不那么嚣张了。这样一来,月牙泉周围的环境美了,整个敦煌的生态也受益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月牙泉的水位噌噌往上涨,涨了4到5米呢!水多了,月牙泉周围的植被也慢慢恢复了,绿色又回到了这片曾经的荒地,小动物们也有了更好的家。候鸟的数量多了,种类也更丰富了,生态系统变得更加稳定,充满了活力。 月牙泉的重生不光带来了好生态,还给当地经济添了把火。游客们听说了这个沙漠里的奇迹,纷纷来打卡。旅游业火了,相关产业也跟着沾光,居民们找到了更多工作,挣的钱也更多了。月牙泉的保护工程还成了科研的宝地,科学家们在这里研究沙漠生态修复、水资源管理,给其他地方保护生态提供了不少好经验、好数据。月牙泉的“起死回生”,可真是个了不起的奇迹!它不仅守护了一片独一无二的自然风光,还救活了一个错综复杂的生态系统。在全球变暖、生态告急的今天,这样的成功案例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 月牙泉,那可是敦煌文化里的一块瑰宝,它的价值,可不是钱能衡量的。它就像一位老者,默默讲述着过去的故事,传承着悠久的文化,是中华文明在浩瀚沙漠中的闪亮名片。 虽然一开始,为了保护月牙泉,咱们可是下了血本。但你知道吗?这钱花得值!旅游业火了,直接给当地带来了滚滚财源,还拉动了其他行业的快速发展,让整个地区都焕发了新生。更重要的是,它为沙漠治理、水资源保护这些难题,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和数据支持。 乍一看,这投入可不小。但眼光放长远点,这回报可是无法用金钱来计算的。月牙泉不仅守住了这份自然遗产,还为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找到了新方向。它的故事告诉我们,保护环境可不是小事,得全社会一起动手。同时,它也提醒我们,在追求经济发展的路上,千万别忘了给自然环境留条活路。只有人和自然和谐相处,咱们的发展才能长久,才能真正的持续下去。以后啊,月牙泉还会一直当那个沙漠和绿洲奇妙共存的见证者,把全球的游客都吸引过来。它可不光是好看那么简单,更是咱们人类和大自然友好相处的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咱们一起盼着吧,希望这颗在沙漠里闪闪发光的绿宝石,能永远亮堂下去。
2011年,甘肃在沙漠里为了一个面积不到1公顷的“小池塘”,投入47亿,连续十多
访枫说人间百态
2024-10-29 11:46:59
0
阅读: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