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福延公益青少年宣讲团走进省方志馆 探寻八闽文脉厚植家国情怀

为深化青少年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知,厚植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11月9日,中共福州市福延公益慈善服务中心支部青少年宣讲团组织

为深化青少年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认知,厚植文化自信与家国情怀,11月9日,中共福州市福延公益慈善服务中心支部青少年宣讲团组织30名青少年走进福建省方志馆,开展“探寻八闽文脉--福建省方志馆研学采访之旅”活动,将“行走的语言课”搬进文化场馆。

活动以“红色引领厚植情怀”为核心,在方志馆专业讲解员的引导下,青少年们通过文献典籍、民俗展品、数字互动设备等载体,系统梳理地方志的发展脉络,沉浸式触摸福建千年历史沿革、特色民俗风情与名人文化印记,直观感受八闽大地的文化厚度与历史温度。

研学环节中,青少年以小组为单位,围绕“馆藏资源特色”“方志数字化传播”等主题开展实践采访:从构思采访提纲,到与馆内工作人员、现场游客交流,在指导老师的实时点拨下,大家既锻炼了沟通表达与信息整理能力,也将课本中的文化知识与实地见闻深度联结。总结分享时,同学们踊跃畅谈印象最深的方志文化知识点,现场交流氛围热烈。

“以前只在课本里读家乡历史,今天亲眼看到这些老典籍、老物件,才真正摸到了福建文化的‘脉搏'。”参与活动的学生表示,此次研学不仅拓宽了历史文化视野,更真切体会到了文化传承的价值与责任。

作为记录地域历史文化的“百科全书”,福建省方志馆汇聚了福建历代方志文献、民俗展品及数字化资源,系统呈现了八闽大地的千年变迁,是开展青少年地情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本次活动打破传统课堂界限,针对学生对家乡文化缺乏直观认知的现状,以“实地探访+专业讲解+采访实践”的多元形式,搭建起理论与实物对接的桥梁。

活动中,方志馆专业讲解员带领师生们参观核心展区,通过珍贵文献、特色实物与数字互动设备,系统讲解福建方志发展脉络、历史大事件及民俗风情,让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中读懂地方志的起源与价值。随后,学生们分组围绕馆藏特色、数字化建设、研学服务等主题,开展采访实践调研,向馆内工作人员与游客收集一手信息,在沟通交流中锻炼观察分析与团队协作能力。在专属会议室开展的文化分享环节,同学们结合参观所见,交流印象深刻的方志文化知识点与采访心得,深化对福建地域文化的理解。

  福建省方志馆内,福延公益青少年宣讲团的小团员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带着满满的好奇与求知欲,开启了一场沉浸式参观之旅。

   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小团员们目光专注地浏览着馆内的珍贵文献、民俗展品与数字化展示资源。从福建历代方志的发展脉络到八闽大地的千年变迁,从特色民俗风情到历史名人轶事,每一处展品都吸引着孩子们驻足凝望,不时轻声交流心得,或是认真记录下感兴趣的知识点。遇到不懂的问题,他们主动向讲解员请教,眼神中满是对家乡文化的探究热情。

漫步在各个展区,小团员们在触摸历史、感知文化中,不仅拓宽了历史视野,更真切体会到福建地域文化的深厚底蕴,悄然播下了热爱家乡、传承文脉的种子。这场参观之旅,成为孩子们成长路上一堂生动的文化启蒙课。

在福建省方志馆的会议室里,暖意融融,福延公益青少年宣讲团的孩子们正围坐一堂,在指导老师的耐心引领下,专注投入地学习彩绘公仔。

桌上的空白公仔坯体洁白无瑕,彩笔、颜料整齐摆放,孩子们眼神里满是期待与好奇。老师先结合馆内展示的福建民俗文化、传统纹样,为大家讲解彩绘灵感来源,从客家土楼的飞檐轮廓到闽南剪纸的吉祥图案,一个个地域特色元素为创作注入思路。随后,孩子们拿起画笔,或勾勒线条,或填充色彩,小心翼翼地将所见所感融入创作——有的给公仔画上福建传统服饰纹样,有的用明快色彩展现八闽风光,稚嫩的笔触下藏着对家乡文化的独特理解。

整个过程中,老师不时俯身指导,纠正配色、调整构图,鼓励孩子们大胆发挥创意。孩子们相互交流技巧,分享想法,会议室里满是画笔摩擦的沙沙声与欢声笑语。当一个个色彩斑斓、带着闽文化印记的彩绘公仔新鲜“出炉”,孩子们脸上洋溢着成就感与喜悦,在动手实践中进一步加深了对福建地域文化的喜爱与记忆。

这场彩绘公仔活动,让孩子们在趣味创作中触摸文化脉搏,将方志馆里的所见所闻转化为指尖的创意成果,真正实现了“在玩中学、在学中悟”。

福延公益青少年宣讲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旨在弥补青少年“理论学习与实物认知”的差距,通过“参观+实践+分享”的实践形式,让青少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厚植家国情怀、提升综合素养。未来将持续打造此类“行走的课堂”,助力青少年在文化体验中成长、在传承感悟中前行。

福延公益青少年宣讲团的孩子们正围坐一堂,在指导老师的耐心指导下学习彩绘公仔。

(文图/ 福延青少年宣讲团)一审:林东炳二审:张祥成三审:林荔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