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人在境外,保单生效:保险代理“远程”签单后的理赔困局

人在境外,保单生效:保险代理“远程”签单后的理赔困局为给丈夫投保一份“保障”,没想到自己竟陷入业务员违规签单、保险公司推
人在境外,保单生效:保险代理“远程”签单后的理赔困局

为给丈夫投保一份“保障”,没想到自己竟陷入业务员违规签单、保险公司推诿拒赔的泥潭?

一、投保诱局:口头承诺与埋下的隐患

何女士的丈夫李先生早年在国外遭遇抢劫受伤,虽在当地接受过手术,但因国外医疗设备有限,且受伤处神经密集区域,手术风险极高,最终未能取出。回到国内后,何女士便经平**寿业务员推荐,选定相关产品为丈夫投保人身保险。

投保前,何女士已明确将丈夫受伤的病史告知业务员,并询问“这种情况以后做手术能否理赔”。业务员承诺会理赔,还表示若涉及理赔,可在医院帮忙找熟人写病历报告,或跟医生说是在买保险之后发生的事情。何女士此前也买过保险被骗,但业务员的这番承诺,让她放下顾虑,决定为全家投保。

2020年7月21日,这份保额18万元、年交保费超万元的保险正式生效。但何女士事后发现,投保过程存在明显问题:她打电话向保险公司核实得知,此类人身保险必须由被保险人本人签名扫脸才能通过,而业务员为签单成功,未经过李先生本人签名扫脸,私下随便拿照片扫脸通过了投保流程。同时,《出入境记录》显示,李先生此时正在国外,不具备现场办理投保手续的条件。需要明确的是,业务员作为保险公司授权的销售主体,其违规操作行为背后反映的是保险公司对销售环节监管的严重缺失,不能简单以“业务员个人问题”推脱责任,保险公司理应承担起对代理人的管理义务和合规审查责任。

2023年2月7日,李先生身体出现不适,就医检查后,影像诊断报告显示其左侧坐骨后方及右侧臀部软组织内致密影,医生建议尽快前往上海专科医院手术,医疗费用高昂,且因伤处紧邻神经,手术存在极高的瘫痪风险。

何女士随即咨询业务员理赔所需资料,却得到与此前承诺截然不同的答复:“这种情况下可能不好理赔,之前给你的承诺都是为了自己签单成功做业绩。”她又转而向保险公司提交出入境记录、业务员书面说明等证据申请理赔,但保险公司以“金属异物是既往病史,非合同生效后新发事故”为由拒赔,且态度不佳,多次以“正在核实”搪塞,理赔申请陷入停滞。

二、人在国外,保单生效:“本人扫脸”如何完成?

让她震惊的是,这份看似正规的保单,竟是业务员通过多重违规操作完成的“问题单”。

第一重违规:代签扫脸突破承保底线。根据保险公司核实结果,人身保险必须由被保险人本人签名扫脸才能承保,业务员为促成签单,私下用李先生的照片完成扫脸操作,绕过“本人确认”法定环节。《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六条规定,行为人与相对人以虚假的意思表示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无效,该代签扫脸行为使保单法律效力从根源上存疑。

第二重违规:境外投保流程造假。《出入境记录》明确显示,2020年7月21日保单生效当天李先生处于境外,不具备国内现场办理条件,业务员却伪造其“亲自办理”假象,违反保险投保流程的真实性要求。

第三重违规:教唆隐瞒病史承诺造假。投保前何女士已如实告知李先生受伤的病史,按照《保险法》第十六条,投保人负有如实告知义务,保险人应据此评估承保风险。但业务员为签单教唆“找熟人改病历时间”,属于虚假承诺,违反保险活动最大诚信原则。

此外,根据《保险法》第十六条第六款,“保险人在合同订立时已经知道投保人未如实告知的情况的,保险人不得解除合同;发生保险事故的,保险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责任”。业务员已书面承认告知病史并承诺理赔,保险公司知情却拒赔,于法无据。

三、手术费前,被关上的理赔大门

随着李先生病情加重,手术费用迫在眉睫,何女士提出两项诉求:要么保险公司全额退还其名下所有保单保费,要么承担李先生的手术费用及相关风险。但保险公司最初态度敷衍,在何女士多次拨打保监会电话维权后,才勉强同意退还李先生保单保费的90%;而何女士与孩子的保单,最初只能按现金价值退还,经多次投诉后现金价值虽有上涨,仍不足已交保费的一半。明明是保险公司对业务员监管失职导致的问题,却让消费者耗费大量精力维权才换来部分退款,这种“消费者买单”的结果,充分暴露了保险公司的不负责。

若因业务员多重违规导致保单无效,根据《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民事法律行为无效后,行为人因该行为取得的财产,应当予以返还”,保险公司理应全额退还所有保费,而非“打折退款”。

四、结语

何女士表示,自己不在乎维权过程有多难,下定决心花费一切代价让更多人了解情况,只想维护自身权益,讨回公道。她希望平安保险公司能给出合理解释,要么签订协议承诺承担丈夫的手术费用和风险,要么一分不少退回名下所有保单。

保险的本质是“风险共担”,是人们遭遇困境时的“保护伞”。

当业务员为业绩违规操作、承诺失信,保险公司面对问题推诿拖延,不仅损害消费者权益,更透支行业公信力。期待平安保险正视问题,给出负责任的解决方案,让保险回归“守护”初心,而非收割信任的“陷阱”。

(本文基于当事人陈述及公开资料整理代为发布,如有不实言论我们不承担法律责任,如有雷同纯属巧合,侵权请联系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