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大三学生罗中立画了一幅油画《父亲》,轰动了整个画坛,国家给了他400元的收藏费,如今这幅画却成为中国美术馆的镇馆之宝!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罗中立出生在四川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家境贫寒,但命运的馈赠往往出人意料,罗中立的父亲,看似一个衣着朴素的庄稼汉,竟有着一颗热爱绘画的心,他常常利用农闲时节,拿起画笔,在田间地头写生。 罗中立顺着父亲的手望去,只见夕阳余晖洒在水面上,河边的树影婆娑,宛如一幅绝美的画卷,那一刻,艺术的种子,悄悄地在罗中立幼小的心灵深处扎下了根。 父亲成了罗中立艺术道路上的启蒙老师,闲暇时,父子俩常在村头田边写生,罗中立酷爱画画,常常画得废寝忘食,让父亲又欣慰又心疼,渐渐地,在父亲的悉心指导下,罗中立的画技突飞猛进,在当地小有名气。 然而,生活的重担,还是落在了这个少年单薄的肩头,靠父亲微薄的收入,全家人入不敷出,罗中立不得不放下心爱的画笔,外出打工贴补家用,尽管生活艰辛,但罗中立的艺术梦想之火,从未熄灭。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64年,16岁的罗中立凭借过人的绘画天赋,考入了四川美术学院附中,但学费和生活费让这个贫寒少年犯了难,为了筹措学费,他白天上课,晚上打零工。 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惊人的毅力和努力,罗中立的绘画水平突飞猛进,渐渐在学校崭露头角,老师和同学们都对这个朴实刻苦的农村少年刮目相看。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本以为学有所成,前途似锦,但毕业后,罗中立却被分配去一家钢铁厂当工人,在车间里,他和工人们同吃同住,体验着炙热的高温和艰辛的劳动,但罗中立并没有放弃绘画,闲暇时,他总爱画一些工友的肖像,或工厂的生产场景,渐渐地,罗中立朴实生动的作品,受到了工友们的喜爱,大家亲切地称他为“宣传栏画家”。 十年后,当已是而立之年的罗中立再度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时,他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重返校园,再圆大学梦! 就这样,这个从钢铁厂走出的“高龄”学生,义无反顾地投入到了艺术的怀抱,功夫不负有心人,凭借非凡的毅力和努力,年近三十的罗中立再度跨进了大学的门槛。 从工厂到写生,从校园到社会,罗中立始终坚持用画笔记录着普通劳动者的生活,他深知,这些看似平凡的面孔,正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在他们身上,有着最质朴、最可爱的品格,在他们身上,蕴藏着新时代的力量。 于是,在一个灵感迸发的瞬间,罗中立决定,要用画笔,塑造出一个劳动者的形象,来向千千万万普通的“父亲”致敬。 在罗中立的笔下,一位饱经沧桑的老农,渐渐在画布上浮现,他戴着斗笠,身着朴素的衣衫,手里捧着一碗清水,岁月的风霜刻在他的脸上,但目光却透着坚毅,这个形象,俨然成为千千万万中国农民的缩影。 为了让形象更真实,罗中立常常背着画板,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促膝交谈,他注意到很多细节,农民干活时的小憩,吃饭时的满足,闲暇时的悠然,这一个个瞬间,通过罗中立的画笔,都被定格成永恒。 在罗中立精益求精的努力下,《父亲》终于完成了,当这幅画作首次亮相时,顿时引起了轰动,人们被这个朴实而伟岸的形象所震撼,评委更是给予了极高的评价,认为它代表了中国美术的新高度。 最终,《父亲》不负众望,以最高票斩获了全国美展的金奖,一时间,罗中立的名字,传遍大江南北,这个曾经的贫家子弟、工人画家,一夜之间成了美术界的巨星。 但成名后的罗中立,并没有被眼前的掌声冲昏头脑,他依然像当初那个淳朴的农村娃,始终坚持深入生活,用画笔书写普通劳动者的故事。 在他看来,艺术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他要用自己的艺术,回馈社会,影响更多人。 于是,成名后的罗中立,开始了更加繁忙的艺术之旅,他的脚步遍布神州大地,在祖国的壮丽河山中寻找灵感,他继续关注底层劳动者,用画笔记录他们的喜怒哀乐,那一张张朴实的面孔,在罗中立的画布上,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 岁月如梭,转眼间,40多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怀揣梦想的农村娃,已经成长为德高望重的艺术大家,如今,已是古稀之年的罗中立,再次举办画展,而那幅当年让他声名大噪的《父亲》,依然是展览的焦点。 人们依然会被这个质朴而伟岸的形象所打动,岁月并没有改变这位“父亲”的风采,反而,岁月沉淀,让这个形象更加厚重、更加震撼人心。 信息来源:人民资讯——罗中立:被油画《父亲》改变的一生
当年,大三学生罗中立画了一幅油画《父亲》,轰动了整个画坛,国家给了他400元的收
一桐评这个去
2024-10-21 23:08:28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