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为什么不用苏57? 其实没啥特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穷。 歼-20首飞是2

赫尔墨斯社会 2024-10-18 09:51:22

俄罗斯为什么不用苏57? 其实没啥特别的原因,就是因为穷。 歼-20首飞是2011年,在密集试飞测试后,2012-2013年经历了首次大改,之后在2016年生产定型,最迟于2017年开始试生产,2019年国发型号试飞完成后转入大批量生产,保守估计的话,到2022年底完成生产了160架歼-20,2023年约生产了70架新的歼-20。 苏-57首飞是2010年,之后节奏其实并不比歼-20更慢,在2013-2014年完成了Mod0型机载武器和航电系统测试。但是2014-15年第一次西方禁运估计影响了俄联邦航空工业产业链,再加上苏-57机载设备换代的需求,2016-2018年又重新测试了阶段小改版的Mod1型,到2018年才正式完成设计定型。 之后的生产定型其实一直在拖,绍伊古上台之后,国防部手上采购的飞机是15亿卢布的苏-30SM和20亿卢布的苏-35S,而苏-57,按照绍伊古2020年视察时一份泄露出来的PPT,单机是47亿卢布。 俄军采购苏-30SM的价格仅有印度采购苏-30MKI价格的一半。 这样的一个价格,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绍伊古为代表的国防部对其兴趣不高了——从苏联解体开始,俄军面临的核心问题就是各个层面上的经费拮据,在绍伊古要做的事情里,列装苏-57的优先程度是很低的。 俄联邦空军现在装备结构上三驾马车,苏-35S、苏-30SM、苏-34,2017年前后,苏-35S成本是20亿卢布,苏-30SM是15亿卢布,苏-34更便宜,成本仅10亿卢布。 绍伊古上台之后用这三驾马车对俄军庞大且老旧的米格-29、苏-27S机队进行了更换,每个型号约采购了100架,合计300架采用现代化多用途航电、相控阵雷达的战斗机,这个三驾马车组合在叙利亚战争中得到试炼,测试结果让俄军觉得自己的装备结构是没问题的。 包括苏-34,虽然超低空突防,SVP-24扔铁炸弹的模式过时,但是它只有半架苏-35S的价格啊!再加上俄军内部保守派的影响,就造成了实在是舍不得这便宜的苏-34,连带着舍不得用SVP-24计算机投弹具扔铁炸弹的战法,一直到俄乌战争才被打醒。 上述三驾马车项目可以说是苏联的遗腹子,苏-35S是苏-27M,苏-34是苏-27IB,苏-30SM这个项目是苏-30MKI,本质上是印度出钱完成的。 绍伊古10年之内完成了100架苏-35S、100架苏-34、100架苏-30SM,改装了100架左右苏-25和100架米格-31B——手段相当极端,绍伊古用低于成本价的价格向航空工业采购飞机,然后逼航空工业向银行贷款,再让普京大笔一挥把银行重组,把贷款赖掉。 堪称俄联邦金融业一生大敌了。 但是苏-57不一样,它整个涉及到的产业链都是全新的,苏霍伊和KnAAPO一直认为,俄军应该承担生产线改建和子系统迭代的成本,但俄军拿不出来这个钱,本来指望印度人拿钱,结果印度人临门一脚的时候跑路了(2018年印度退出FGFA项目)。再加上苏-57本身由于被制裁之后,大量元器件需要找到替代品,于是苏-57定型之后只能“实验室手搓”。 到2019年,国防部和航空工业扯皮愈演愈烈,普京看不下去了,要求购买3个团76架苏-57,说合同金额1700亿卢布对应76架飞机,这个是不对的,1700亿卢布也不是首批16架苏-57的价格,而是KnAAPO扩建苏-57生产线、重新调整产业链、培训工人、扩大生产队伍,再加上16架苏-57的一个单子,这个整个产能扩充、飞机生产、飞机改进的单子,是为期到2028年的一个大单,确保KnAAPO接下来能吃饱,俄联邦航空工业则要付出把苏-57量产价格压低20%的代价。 除了苏-57本身之外,配套苏-57的导弹目前多数也未能完成定型工作,这又反过来影响到了苏-57本身 2021-2022年又受到俄乌战争和第二次西方制裁影响,但俄军缓过劲来之后反倒在战争中进一步发现和确认了苏-57的价值,普京2019年的订货命令可以说高瞻远瞩。2023年之前俄军只有4架量产型苏-57,2023年一年交付了8架,同时宣布生产线已经完全建成,2024年打算交付16架。 结合普京去年说今年增加70%军费来看,这个目标本身也不高,是可以期待达成的——这样到今年底,俄军手中就有一个苏-57航空团了。 所以本质上就还是一个财政拮据、一个国防经济学的问题。

0 阅读:1
赫尔墨斯社会

赫尔墨斯社会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