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在遵义城,红军仅仅抄了一个黔军师长的家,物资紧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

靖江的过去 2024-10-17 09:23:50

1935年,在遵义城,红军仅仅抄了一个黔军师长的家,物资紧缺的问题,基本得到解决,他们还赢得了遵义百姓的心。 第五次反“围剿”,说起这场仗,真是惊心动魄!由于一些领导的错误指挥,红军可是吃了大亏,伤亡惨重。 红军战士们那时候真是背水一战,不得不离开了中央苏区,开始了那漫漫长征路。一路上的艰难险阻可想而知。 刚开始长征的时候,红军的处境简直可以用“风雨飘摇”来形容,但好在他们一举拿下了黔北的遵义。 遵义,黔北的一个小城,对红军来说却意义重大。在这里,红军的局势稍微稳定了些。 虽然暂时摆脱了国民党几十万大军的围堵,但说实话,红军的境况还是相当严峻。 幸运的是,遵义城里遗留了不少黔军逃跑时没带走的“宝贝”。这可真是解了红军的燃眉之急啊! 说起遵义,大家可能都知道遵义会议,但遵义还有一段红军的小故事,少有人知。 就在那年冬天,红军战士们历经风霜,踏进了遵义。 此前,他们多次在生死线上挣扎。遵义像是上天赐予的礼物,尤其是那些被遗留的物资。 初到遵义,红军的困境并未完全解除。虽然追兵已退,但疲惫、物资短缺仍是问题。 然而,当他们看到城里那些来不及带走的物资时,心中燃起了希望。而这一切幸亏有一位大人物的相助。 这个人就是毛泽民,时任是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行长,他有个特点,就是眼光特别准。 他一眼就看出,那些物资对红军来说真是太重要了,简直就像是冷天里送来一盆炭火。 于是他鼓起勇气,向周总理提了个建议:咱们去动员群众,把那些地主、坏绅士和军阀的财产都没收了,一部分给红军用,一部分分给穷苦的百姓。 周总理一听,觉得这主意不错,马上就同意了,并且开始着手去办。 中央动作很快,马上成立了一个专门负责这事的委员会,叫没收委员会,让林伯渠当主任。 这委员会一成立,马上就开始干活了,先清查黔军留下的东西。 其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查查看黔军那个25军的第2师师长柏辉章家里,都留下了啥。 说起柏辉章,这人在遵义城里可是个大名人,三十年代那会儿,大家都知道他是个土豪。 他的父亲柏杰生,卖酱醋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他家那“柏天顺酱园”,在遵义城可是个金字招牌,赚钱赚得手软。 不过柏杰生心里挺担忧的,比较在战乱年代,总是担心家里的男娃们。军阀打来打去,男娃们要是被抓去当兵,那可咋整? 于是1921年那年头,柏杰生一咬牙,把刚满20岁的柏辉章送进了贵州讲武堂骑兵科。 他琢磨着,儿子要是能在军队里混出个名堂,那家里其他兄弟和这份家业不就都稳了吗? 后来的事实证明,柏杰生的做法还真是对的。没想到,儿子柏辉章还真是个当兵的料。 他在军队里头,一路往上升,跟坐火箭似的。到了1930年,他已经成了王家烈军阀部队里的大红人,师长都当上了,在王家烈手下当了个挺厉害的将军。 可惜,他带的兵跟红军一打,就败下阵来,输得一塌糊涂。 柏辉章觉得太丢人了,赶紧跑回遵义老家,想把自己的财产都带走。 但他没想到,红军来得那么快,他只来得及拿了一点点东西,就慌慌张张地跑了。 他逃走后,红军战士走进柏辉章的别墅,被里面的豪华和堆积如山的物资惊呆了。 粮食、衣物、武器、银元,这里的东西多得让人眼花缭乱。 战士们忙着搬运这些宝贝,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这次“丰收”不仅解决了红军的物资紧缺,还让他们赢得了遵义百姓的心。 大量的物资被分给了城里的穷苦人,那份温暖,是百姓们从未感受过的。 百姓们感激红军,有的甚至把孩子都送进了红军队伍。 而这座别墅,后来还成了遵义会议的召开地。 毛主席、周总理等领导人,就在这里筹备会议,总结过去的经验。 基层的红军战士们,在遵义城的街道上闲逛,享受着难得的闲暇。 他们品尝着当地的小吃,感受着这座城市的生活气息。 走累了,就回到之前的政府公馆休息,那里的奢华与他们无关。 红军把公馆里的奢华家具都变卖了,换成了给百姓的实实在在的帮助。 在遵义城,红军得到了大批物资。让人意外的是,还找到了许多烟土。 这些烟土,原本是那些地主、劣绅和军政大员们用来敛财的。 红军士兵们看着这些烟土,都想一把火烧了它们。但毛泽民等人拦住了他们,说这些烟土可以换药和物资。 想想也是,红军现在正缺这些。 在遵义的日子里,红军不仅物资充足,还得到了百姓的支持。 离开时,百姓们纷纷含泪相送,感激红军为他们做的一切。 柏辉章回来后,看到自己的别墅墙上写满了红军的标语,气得不行。 但他也明白,这些标语就像种子,已经在百姓心里生根发芽。 他擦不掉,也铲不掉,这些种子很快就会长成参天大树。

0 阅读:80
靖江的过去

靖江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