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评分:[星星][星星][半星]#电影小丑2:双重妄想#影评我的评分:5/1

泽磊聊影剧 2024-10-16 18:58:02

我的评分:[星星][星星][半星]

#电影小丑2:双重妄想#影评

我的评分:5/10⭐(其中3星给主演,2星给服化道,2星给摄影,导演倒扣2星)

一句话总结: 理想可能很美好,但展现效果让我觉得疯的另有其人……

上周末的时候陪朋友过生日去看了《小丑2》,她选的片。看完之后觉得挺好的,大过生日的还能体验一把角色扮演,看完原地变成小丑。电影屏幕里的不是joker,来看电影的我们才是真正的joker。

这部电影今天在国内刚刚上映,以下影评可能涉嫌少量剧透,不过说实话也没啥好剧透的,因为整部电影的主线剧情都很简单,剧不剧透对观影体验基本没什么影响 (反正都不咋样)。

--- 我是一个礼貌性的剧透预警分割线 ---

这部电影的时间线和《小丑1》的结尾连得很近,小丑在化身“小丑”大闹一场之后被关进基本上就是给吃药的监狱的阿卡姆疯人院,一边等待自己的审判,一边接受一些形式上的心理治疗。在DC原作里,哈莉奎茵正是小丑的心理医生,但在这部电影里,哈莉奎茵成了小丑在“音乐疗法”课程上遇到的病友。她主动接近小丑,表现自己的疯狂和对他的崇拜和认同,小丑也很快就被这样一个“特别的女孩”吸引。

我对更改哈莉奎茵的设定没什么意见,毕竟电影世界对人物有全新设定很常见,就连小丑本人也跟漫画中的不同。我甚至一度觉得这个设定还挺带感的,Lady Gaga表演得也意外看起来蛮不错的。一切都在往正轨发展,演员表演入戏,整体色调压抑灰暗但又不失高级,镜头的选择也极具表现力。就连配角也都看起来演得很到位,各有各的特点和作用,一切看起来和第一部比起来水平没有丝毫下降。这时候我还很疑惑地跟朋友说这不是很好吗?为什么由多家官方媒体共同评出的烂番茄分数会这么低?这不应该啊……

我大意了,我没有闪。就在我说完上面那句话的一分钟之后,他们忽然唱起了歌,跳起了舞;《小丑2》秒变迪士尼歌舞剧,从此就再也没停下来过,在阴沉认真令人压抑的表演和莫名其妙的唱跳之间来回反复横跳,还是没有过渡的那种。而我也从最开始的疯狂给它找理由逐渐到了后来有了BGM PTSD,它BGM一起,我的鸡皮疙瘩就跟着起来,被膈应得。

说实话,其实歌舞很适合表达一个人疯癫的精神状态。就像《小丑1》里面一样,恰到好处的疯狂舞蹈其实可以很好地烘托出气氛和精神状态的异常。但为什么放在《小丑2》里面就这么让人膈应呢?我觉得最主要的三个原因,第一个是形式,第二个是转场,第三个是频率。

先说第形式和转场问题。当你想象一个癫狂之人的歌舞,你会期待一种什么样的歌舞?有可能是在一段沉浸在自我世界之后忽然开始哼歌,甚至走着走着忽然开始跳舞;也有可能是在做了一些不可理喻之事之后做出异于常人的反应,不但不恐惧不逃离,反而纵情歌舞;也有可能是在寻求表达而不知道正常应该怎么表达的时候,脑神经线路忽然搭错,想起音乐疗法课上讲过的内容,忽然开口唱歌。

以上几种假设场景,我都能在片中找到导演想要把它们做出来的意图。然而,所有的一切都“错”了。无论是以上哪种场景,它可以由外界的吵闹、问询与主角的沉默的对比之中爆发,可以在火中癫狂舞蹈,可以在试图表达后,像“小丑的笑”一样忽然开始神经质地歌唱。但唯独不应该是毫无预兆地忽然切入,或者像正常人一样逃离火海然后在完全安全的地带突如其来又唱又跳,或者没有任何情绪转折地忽然声情并茂、声线平稳、唱功了得、自带BGM地开始抒情歌唱,而且唱完一整首。后者正是这部电影选择的操作。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这种歌舞出现的频率。如果只是出现一两次,OK,就算是有点突兀我也认了,毕竟小丑的设定就是精神病人嘛,跳脱一点也可以理解。出现三四次,OK,也可以,退一万步说,Lady Gaga人家一个歌手,安排点唱歌的戏份也可以理解。然而,我上看列举过的反面现象在电影的后4/5无数次反复出现,两个小时的电影恨不能有一半都在唱跳或者唱跳的路上,甚至不时搭配看上去酷似某些贫穷MV的背光场景。应该用语言、台词、表演来烘托气氛、表达情感的部分全部被这种莫名其妙的歌舞代替,正经表演营造出来的压抑气氛在BGM响起的那一刻又一刻被反复打断又打断,让我觉得疯的人不是小丑,而是导演。我甚至想替为了演这个角色把自己瘦到脱相的主演报警。

虽然我骂了这么久这莫名其妙的唱跳,但你以为这唱跳就是这部片子唯一的弱项吗?不,这部电影的人物塑造也堪称抽象。在第一部末尾处癫狂的小丑在这部电影里遭遇史诗级削弱,感觉精神状态差不多退回到了《小丑1》的2/3或者1/2处。其实这也不是不能理解,毕竟都被关进疯人院了嘛,毕竟都吃药了嘛,而且脱开外界发生的一切,小丑的内心始终有那个亚瑟,如果能让小丑从这样的精神状态中再次成长,也算是一个好题材。

然而,没有,完全没有。我在这部电影中几乎完全没有看到小丑心理层面本质上的成长(物理层面也没有,毕竟整部片子的重点就是小丑内心的挣扎和选择,是借由影片开头那段动画表达过的“小丑”这个“印象”与亚瑟本人身份与心理上的交锋,没什么特别实质性、戏剧性/故事性的剧情),基本就是以为自己不再孤独但后来发现被坏女人骗了,over。电影看到一半朋友跟我吐槽说怎么小丑才像是哈莉,而哈莉才是小丑,看完之后我只觉得这部电影里的小丑甚至没有原作甚至《自杀小队1》里的哈莉人物张力塑造得到位,辱哈莉了。

这样的小丑,没有让我看到哥谭市的第一大反派,而是幻视了我朋友前几年写的青春伤痛文学(误)……不是说不能拍这种题材的,但且不说连这伤痛文学都被唱跳打断得没怎么塑造好的事,我相信走进影院的观众期待看到的小丑不是这样的小丑。

最后一幕小丑更是被莫名其妙捅死了(虽然也可能没死),而在电影镜头模糊的背景中,捅死小丑的人好像是在狂笑着在自己嘴角划出了两道口子。我朋友据此推测可能杀死小丑的人才是后来闻名哥谭市的小丑,也可能代表小丑被异化的所谓”革命精神“被扭曲地传承了下去。但是无论是哪个设计,我都觉得是个烂活。《小丑1》如此成功,如果后来告诉我小丑其实不是这个小丑,那我真的会非常无语,哪怕是”传承了所谓的精神“。而且,无论这里的设计实际上是什么,那都是《小丑3》(如果有的话)才会揭露的悬念了,对《小丑2》的烂都毫无帮助。

总而言之,就像我之前总结过的,我愿毫不客气地称之为一盘摆盘精致、会跳舞的💩。最顶级的演员,最顶级的演技,最顶级的服化道和摄影,拍出了一部不伦不类的迪士尼歌舞剧(阴暗版),真是白瞎了。

#电影小丑2今日上映##小丑2##小丑2何尝不算一种lalaland##电影正当夏##书鱼影评#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