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婆不解:为什么有这么多画质好、剧情好的新游戏,老公还是喜欢玩以前游戏那些画质那么差的游戏? 上大学的时候,有同学弄到一幅AV扑克牌。就是牌面中间没有点数,而是代之以不能言说的成人画面。无疑,这种画面对血气方刚的男生极具吸引力。如果你不打牌的话,你都可以抱着它研究上几个小时。 但问题是我们真的用这副扑克来打牌了。打了几局“跑得快”,发现这副牌一点都不好用。不方便看点数嘛。打扑克牌就是打扑克牌,牌面上的AV画面对打牌没有任何帮助,反而妨碍快速看牌。大家一致认为这副牌不行,派一个人去小卖铺重新买了一幅正经牌。 如果单比画面的吸引力,AV画面绝对比单调的牌面点数更胜一筹。但当这个更胜一筹的画面对游戏的核心体验没有增益,反而带来妨害的时候,这个画面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一个游戏要不要追求画质,以及要追求什么样的画质,弄清楚它的核心体验是什么至关重要。 我也算玩过几个游戏,我拿几个知名度较高的游戏来举例子。 《红色警戒2》为什么是不可超越的经典,为什么《红色警戒3》就不行?因为红警的核心体验是控制性。什么是控制性呢?红警这个游戏的主角,是一个掌控一切的前线将军,他在指挥部的大屏幕前通过卫星画面操纵他的部队去打赢战役。对这位将军来说,他需要他的指挥部大屏幕能够把战场全局的情况用尽可能简单的符号展现给他,然后他再用尽可能简单的指令去完成指挥。整个过程越简单越高效越好。 按照这个核心体验的需求,如果红警3要超越红警2 ,就应该进一步的简化无谓的细节,进一步将战场平面化,以提高节奏。最好是把能简化的全部简化掉,把一局战斗的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最长不要超过15分钟。而不是花很多钱去做复杂的3D的效果,新增各种单位把战场搞得更复杂,这样只会让指挥系统变得更凌乱琐碎,对战体验也会非常差。 什么样的游戏对3D和画质有刚需呢?是需要第一人称视角,或者第三人称跟随视角——我们将其称之为“一线视角”的游戏。 也就是说,如果玩家需要扮演一线角色,那么3D世界的体验会更强。比如在《巫师》世界中扮演白狼,在《荒野大镖客》世界中扮演摩根,3D的沉浸感就远胜于2D。 但如果玩家扮演的是幕后控制角色,那么平面控制台的体验会更强。比如刚才说的《红色警戒》,以及近几年的《冰汽时代》。如果《冰汽时代2》做成2D或者伪3D以提高控制节奏,我认为效果会更好。 今天我还是会期待很多主打第一人称体验的游戏去改善画质。比如R星的《大镖客》和《GTA》,它的每一步画质提升都有助于玩家更加融入那个第一人称世界。这类游戏的最终进化目标应该是达到以假乱真,构建一个完全拟真的梦境世界。以后玩家可以接上脑机接口,躺在设备里沉浸式体验。这是拟真游戏的进化方向。 但对一些更适合2D或者伪3D的后台控制类游戏来说,其实他们很多已经做到最优了。比如《盟军敢死队》,这种控制+策略的游戏,3D化会增加它的复杂度,让游戏性变差。原有的2D风格已经让它达到了这类游戏该有的顶尖高度,任何人都不应该再对它进行画蛇添足了。 我们今天没人期待谁去改善象棋、围棋、扑克牌的画质,原因就在于此。
老婆不解:为什么有这么多画质好、剧情好的新游戏,老公还是喜欢玩以前游戏那些画质那
赫尔墨斯社会
2024-10-15 19:47:4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