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中国缺乏数学大师?北京大学数学天才张筑生手拿五个世界第一,但却一辈子都没有评

一桐评这个去 2024-10-14 11:04:46

为何中国缺乏数学大师?北京大学数学天才张筑生手拿五个世界第一,但却一辈子都没有评上职称,直到临终前,他才发出这样一句疑问,点醒众人!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张筑生的一生,可以说是命运和他开了一个大玩笑,他出生在贵州一个普通的家庭,本应该有一个无忧无虑的童年,但命运却和他开了个玩笑,2岁那年,小筑生得了一场大病,那就是脑膜炎,那时候,这种病可是要命的啊!但幸运的是,小筑生挺过来了,只是脑袋受了点伤,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他的聪明才智。   童年的不幸似乎还不够,13岁那年,张筑生又遭遇了一场车祸,他的左臂就这样残废了,对于一个正处在好奇心最旺盛的年纪,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张筑生却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在数学的世界里找到了慰藉。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能够上学已经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情,张筑生抓住了每一次学习的机会,特别是在数学方面,他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天赋,小学的数学题对他来说就是小菜一碟,初中的时候,他就已经开始自学高中的数学了,老师和同学们都惊呆了,这个小伙子,怎么就这么厉害呢?   张筑生的数学天赋,很快引起了老师的注意,他们鼓励张筑生参加各种数学竞赛,而这,成为了张筑生人生的一个转折点,他的数学才能,在这一次次的比赛中得到了锻炼和展示,他的名字,也开始在数学圈内传播开来。   高中毕业后,张筑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四川大学数学系,在这里,他遇到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也结识了不少良师益友,大学的生活,让张筑生的数学才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1978年,对于中国教育史来说,是一个值得铭记的年份,这一年,中断了十年的高考制度重新恢复了,张筑生抓住了这个机会,以第一名的成绩考入了北京大学数学系,那一刻,他的心中,一定充满了自豪和喜悦吧。   在北大的日子,张筑生的数学之路越走越宽,1983年,他又考取了北大的博士,成为了中国第一个数学博士,那时候,能读博士的人,在中国还是凤毛麟角呢。   博士毕业后,张筑生没有留在象牙塔里,而是选择继续深造,他远赴海外,拜访了许多著名的数学家,学习了很多新的理论和方法,出国,让他的视野更加开阔,也让他对中国的数学教育有了新的思考。   当张筑生学成归来,已是80年代末,这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中国的数学教育事业,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张筑生深感自己肩上的责任重大,他毅然决然地投入到教学和研究的工作中去,虽然条件艰苦,但他却乐此不疲。   讲台,是张筑生施展才华的舞台,他的课,深受学生们的欢迎,那些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经过他的讲解,变得生动有趣起来,他总是鼓励学生们多思考、多提问,而不是死记硬背,在他的眼中,学生们都是未来的数学家,他要为他们打开通往数学殿堂的大门。   除了教学,张筑生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那就是编写数学教材,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活儿,教材编写,需要博览群书,深入研究,还要有独到的见解和创新的思维,更重要的是,要让那些深奥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们爱上数学。   张筑生倾注了大量心血在教材编写上,那些我们熟知的数学概念,如微积分、数学分析、拓扑学等,都凝结了他的智慧和汗水,他常常通宵达旦地工作,校对每一个公式,斟酌每一句话,在他看来,教材不仅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启迪智慧、塑造品格的重要工具。   1995年,张筑生又接受了一项新的挑战,那就是担任国家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队的主教练,这可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啊!他要在芸芸学子中选拔最优秀的苗子,培养他们的数学才能,带领他们在国际赛场上斩获荣誉。   在张筑生的悉心指导下,中国队连续五年在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这是何等的荣耀啊!张筑生为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常常废寝忘食地工作,他和学生们一起分析题目,讨论解题策略,鼓励他们勇敢地向最难的题目发起冲击。   但是,就在张筑生事业如日中天的时候,病魔却悄然而至,他被查出患有鼻咽癌,还是晚期,这个噩耗,无疑是晴天霹雳,但张筑生并没有被病魔击倒,他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去。   2002年2月6日,张筑生终于离开了他钟爱的数学世界,离开了他的学生们,走完了他传奇而又坎坷的一生,他的离去,是中国数学界的一大损失。   张筑生走了,但他的精神永存,他那份对数学的热爱,对教育的执着,对学生的关爱,都永远铭刻在人们的心中,但同时,人们也在反思,像张筑生这样的数学天才,为什么没能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尊重?他临终前的那个问题,为什么中国会缺少数学大师,至今仍在人们心中萦绕。   信息来源:澎湃新闻——北大第一位博士:左手残疾、癌症晚期,却为中国拿下5个世界第一

0 阅读:97
一桐评这个去

一桐评这个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