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朱琦死亡10天后,88岁的朱德得知噩耗时,瘫软在椅子上,怒气攥紧拳头,使劲砸着扶手:“你们这样不对!” 当时,朱德身体很不好,时常感冒发烧,因担心儿子,甚至是茶饭不思。考虑到他的身体,所以,在朱琦病逝后,家人都瞒着他,并安慰道:“别多想了,没几天他就能出院了。” 但,谁知,几天后,因一个意外,他还是得知了消息。 1974年,北京的夏天闷热得让人喘不过气。 朱德,88岁了,曾经的元帅,现在只是个盼儿归家的老人。 脸上皱纹多得数不清,可那眼神还是跟年轻时一样,锐利得能穿透人心。 但身子骨儿,真是大不如前了,走几步就抖,小风寒也能折腾他好几天。 6月10号那天,家里气氛突然变了。为啥?朱琦,他唯一的儿子,病倒进医院了。 这消息就像个大石头,重重地压在朱德心上,让他吃饭没味儿,睡觉也不踏实。 家人看他这样,心里都着急,可也不知道该说啥好。 等到6月20号,朱琦的老婆孩子来了。一大家子人,本该热热闹闹的,可那气氛,真是沉重得让人喘不过气。 康克清咬了咬牙,还是把实话说了出来:“朱琦,他没了。我们怕你受不了,一直瞒着你。” 朱德一听这话,整个人都僵住了,好像被雷劈了一样。 他猛地一拍桌子,眼睛瞪得老大,嗓门也提高了:“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你们怎么能这么对我!”那愤怒和悲痛,就像洪水猛兽一样,一下子全都涌了出来。 那一声吼,震得屋子都仿佛在摇,是责备,更是不甘。 朱德,这位铁骨铮铮的汉子,对儿子朱琦的愧疚如潮水般涌来。 想当年,他听从父母之命,娶了表姐刘从珍,可那婚姻里,哪有半点儿爱情的影子? 他毅然离家,求学寻梦,把新婚妻子留在了身后。 直到那个秋天,他遇见了萧菊芳,心动了,也定了。这才是他要的女人,这才是他的爱情。 四年后,他们的宝贝儿子朱琦呱呱坠地,那一刻,朱德乐得像个孩子。 可紧跟着的,就是担忧。那时候医疗条件差得要命,多少孩子刚出生就夭折了。 他给儿子起了个小名“保柱”,就盼着他能平平安安长大。 可他是个军人,东奔西走,根本顾不上家。 后来,萧菊芳也走了,留下朱琦和继母陈玉珍相依为命。 抗战一打响,朱琦被抓了壮丁。朱德一听就急了,立马找人帮忙。 多亏了周恩来,终于把朱琦从龙云那儿给捞了出来。 父子俩一见面,朱德就盯着朱琦的右耳朵看,那上头的“拴马桩”就是他们的认亲标记。 朱琦在延安学了一阵,就被父亲朱德送去晋察冀军区当兵了。 朱德对儿子要求可严了,从没给过他什么特殊待遇。 就这样,朱琦没几年就升到了团级干部。 在贺龙和李贞的帮忙下,朱琦还解决了婚姻大事,娶了赵力平。 虽然赵力平一开始对朱琦没什么感觉,但大家劝劝,她也就答应了。 可是啊,婚后没多久,朱琦执行任务时左腿中弹,落下了残疾。 按理说,他这样的伤残军人、团级干部,建国后待遇应该不错。但朱德就是没给他走后门,直接让他去铁路局从实习技工做起,学铁路知识。 几年后,朱琦虽然腿有残疾,但还是凭自己的努力,从锅炉工做到了火车司机。 朱德看儿子这么努力,心里挺欣慰的。但命运啊,就是捉弄人。特殊时期,有人想斗朱德,斗不成,就拿朱琦出气。 朱琦长期受压,心脏出了问题。1974年6月初,他突然心脏病发,送到医院也没救回来,10号就走了。 家里人怕朱德伤心,就瞒着他。说朱琦只是住院了,快好了。 可纸包不住火啊,最后康克清还是把真相告诉了朱德。 朱德突然间就情绪失控了。 一想到朱琦,他心里就涌上一股说不出的滋味。那些和朱琦一起度过的日子,好的、坏的,全都在他脑海里翻腾。 他忍不住冲家人嚷嚷:“你们怎么不早点儿告诉我!他这么年轻,怎么就这么走了!”这话里,除了埋怨,更多的是不甘心,是觉得命运对朱琦太不公平。 朱德心里明镜儿似的,朱琦这辈子过得不容易。啥苦都吃过,啥难都受过,但他就是不说,就是咬牙撑着。这么好的一个孩子,咋就这么早走了呢?朱德一想到这儿,心里就跟针扎似的。 朱琦葬礼那天,朱德没去。他怕啊,怕看见那冷冰冰的现实,怕承认那个活蹦乱跳的儿子真的没了。他就躲在家里,默默地给朱琦祈祷,希望他在那边能过得好点儿。 时间一晃就过去了好几年。朱德也老了,身体也不如以前了。但他心里,还是总想着那个让他既骄傲又心疼的儿子。 他知道自己欠朱琦的太多了,但人生,就是这么多不如意。最后,朱德还是带着对朱琦的想念和那些没来得及弥补的遗憾,离世了。
1974年,朱琦死亡10天后,88岁的朱德得知噩耗时,瘫软在椅子上,怒气攥紧拳头
靖江的过去
2024-10-12 12:05:27
0
阅读: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