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的见证:活这么多年,真没想到漯河农村还有这样的房子。】前天,和朋友沿着

混迹北京的漯河人 2024-10-11 13:24:17

【时代变迁的见证:活这么多年,真没想到漯河农村还有这样的房子。】前天,和朋友沿着s325公路一路向西,去了一趟漯河西边的一个村子。不管是途径的十五里店、新店,还是裴城,除了一眼望不到边的庄稼地,辽阔的天空,就是清新的空气。站在田野里可以高歌,你不用担心有人投诉你扰民,你可自由地深呼吸,不用害怕吸入难闻的气味。让我想起小时的老家农村,那才是我儿时,现在却很想回去的乡村。 这个村子距离舞阳县的莲花镇、北舞渡镇很近,也就是八九公里。这里距离最近的城市需要25——30公里路程。或许正因为这样,这里的乡村很安静。或许因为如此,这里很少见到年轻人。或许因为如此,这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已经很久没有独自去过漯河了。 这是一个被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评为中国传统村落的村子。在这个村里转了几条街。我们这个村子的东西街上还保留着上个世纪解放前的青砖灰瓦二层小楼式建筑。这里还有很多上世纪80年代独门独院灰砖小瓦房民居。我们还邂逅从地里干活回来的五六十岁村民,他们骑一辆电动三轮车,要么老婆载着老头,要么老头载着老婆。 经过40十多年的风吹雨淋,这些小瓦房,大多残破不堪,有的已成危房。有的东山墙都塌陷了,裸露黄色的泥坯墙。当然,这些房子大多没有人居住了。 在这个村子的西头,我们见到一位蹲坐在大门口石凳上的老人。老人今年82岁,高个,瘦削,脸上的颧骨凸起。老人随和健谈。于是我们和老人闲聊起来起来。 我问老人:“你们村这条东西街南北两边还有很多没人居住但已经上了年纪的灰砖小瓦房,为什么没有推倒盖新房呢?难道是村委会为了中国传统村落,不让村民随便拆建?” 老人说:“不是不让拆建。而是现在年轻人都进城买房了。再推倒重建,也不回来住。你说花钱再盖有啥用。” 老人转身指向不远处的,大概是2005年前后兴建,外墙粉刷成白色的农村两层楼,说道:“你看,这一家的房子盖起来也没有多少年,现在也空着没人住。一家老小都搬进城里了。” 我抬头看了一眼老人所说的房子,点了点头。 我指着一座东山墙塌陷,裸露黄色的泥坯墙三间小瓦房,问老人:“你们这里的房子,当年盖的时候,就是一侧山墙都是土坯墙?” 老人说:“那些年,农村条件不好。能够盖起三间全部砖墙说完小瓦房的人家很少。为了省钱又能看着体面,就盖了里层是土坯墙外包灰砖墙的房子。” 我问道:“外包的砖墙有多厚?”老人说:“就一灰砖那么厚。” 我感叹道:“这样的房子,风吹雨淋日晒40多年而不倒,也很罕见啊。” 老人说:“也经不起多少年了。你看有的砖墙都塌陷了,土坯墙还露出来,你说还能再过几年呢。” 我说:“在农村听说过土坯茅草房。也见过青砖小瓦房。住过90年代的小平房·····第一次看到还有青砖外包土坯墙的小瓦房。” 老人说,这也是时代变迁的见证吧。现如今生活越来越好了。子孙后代们都进城,一年难得回来一次。村里越来越冷清了。你看,想凑够四个人玩会麻将,都没人。 村里缺乏新鲜血液,村里缺少朝气蓬勃的年轻人。这是很多农村面临的实际情况。上了年纪的老人成了寂寥的守村人。他们坐在家门口,守着老铺,看门前道路上偶尔驶过的汽车,和并不熟的人打声招呼。他们最期盼的就是逢年过节。因为只有逢年过节,儿孙们才会回来,只有逢年过节家里还能热闹起来。那时,家,才算真正的家。

0 阅读:0
混迹北京的漯河人

混迹北京的漯河人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