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书法是代表东方智慧和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而草书则直接表达书者的思

书法是代表东方智慧和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之一,而草书则直接表达书者的思想情感与艺术涵养,被书界认为书法的最高境界。2024年9月28日,酾酒——席洪义草书作品展在艺术西湖·家开展。 此展呈现艺术家、收藏家席洪义新近创作的40余件草书作品,涵盖诗词、楹联、题词等多种形式,内容广泛,题材丰富。其中,《沁园春·雪》等巨幅作品为艺术家现场即兴创作而成,较为真实全面地展现席洪义的内心情感和艺术造诣。 席洪义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中国书法艺术,并没有经过高等美术院校专业、系统地训练,这就使得他的草书恣意酣畅、无拘无束、率真而为,丝毫没有象牙塔里的匠气和做作。这种不囿于成法、不迷信权威,直指性灵、大象无形的书法创作方法,正是东方智慧和中国文化精神的深邃之处。 北宋大文豪苏轼在《论书》中指出“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强调执笔应该是适宜而无一定的规则,在实的前提下做到自由自在、无拘无束、挥洒自如,为己所用。“书初无意于佳乃佳” 更是提出书法创作中直指灵性、大象无形的最高境界。苏轼在《书论》中这样阐述:“书必有神、气、骨、血、肉,五者阙一,不为成书也。书法备于正书,溢而为行草。……凡世之所贵,必贵其难。真书难于飘扬,草书难于严重,大字难于结密而无间,小字难于宽绰而有余。把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仆以为知书不在于笔牢,浩然听笔之所之,而不失法度,乃为得之。……书初无意于佳乃佳尔。草书虽是积学乃成,然要是出于欲速。……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苏轼 南京博物院古字画鉴定专家、书画家王强认为,古往今来,凡是优秀的书法家,无不以在作品中表现自己的真情至性和时代精神为最高境界。而如今,甚少有书法家还能够秉承前人的书法精神,大多不过是附庸之作,只见其形,不见其神。而洪义的书法作品能够将个人和时代、情感与理性结合得如此到位,并在书法创作中表现得又如此直接、深刻,给人以如此强烈的艺术感召力。实为难得。 西泠印社执行社长、著名书法家刘江较为全面地评价席洪义书法艺术:“洪义尤善草书。脱胎怀素,磨炼多年,兼得张长史、孙过庭笔意,果断平和,潇洒清逸,动静结合,挥洒自如。既得宋人之“意”,兼收明人之“体”,点画纵横间无不存有出处,却又不见踪影,柳暗花明,圆融无迹。纵观洪义书法,刚中带柔、方圆互生、虚实变幻,篇章排布有度,点画间气势非凡又有洒脱之意。看似潇洒不羁,却又缜密非常,融真情真意,合韵律起伏。实处就法,虚处藏神,功力之外,更求意境。然洪义书笔锋较古之大家略显圆润,其书还时有脱化未尽之处,须不断研习探求,以登高博见。” 据悉,此展将持续至2024年11月29日。 艺术家 席洪义 1967年出生于内蒙古。笔名水走一线,天河水,堂号怀颠堂。 幼时受父亲影响喜书法,十六岁写欧体,十九岁写颜体,临王羲之《圣教序》,三十岁不辍于真草隶篆之间。因性情豪放,颇喜大草,近十年游艺于张芝、张旭、怀素、孙过庭、黄庭坚、赵杰、祝允明、王铎之中,苦求书法,沉著痛快于五色墨中,大胆逸兴于张弛之间,遂悟得古人用笔千古不易之妙,满张布白气蕴生动,圆润内生百年如新。 曾教书九年,记者生涯五年,后从商以养家,经年来跑遍名山大川,唯对书法艺术的挚爱不改。 喜收藏,有破砚三千斋之谓。金石收藏颇丰,远至老三代,近到明清诸篆刻大家。喜古代书画,恨出生晚矣不能盛罗之,平生恨事。 不曾加入书法家协会,不曾有过展览,不曾参加笔会。可以读懂者仁人谓天河水草书得笔法矣,可立百年。 独我嗤鼻一笑,我与旭师如隔岸观火。 2019年5月,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中国当代名家书法集 席洪义》#草书作品赏析## #探讨草书艺术# #欣赏优秀草书# #展示草书艺术# 艺术西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