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

小骨娱乐说 2024-09-28 16:03:49

朝鲜战争中,7名弹尽粮绝的志愿军战士,被200名英军重重包围,在这千钧一发之际,19岁小战士郑起用足最后一丝力气,吹响了冲锋号。没想到这一吹,却吹出了一个特等功。 朝鲜战争那会儿,七位志愿军兄弟,子弹打光,干粮吃尽,愣是被两百号英国大兵给团团围了。就在这眼珠子都快瞪出来的节骨眼儿,十九岁的小郑起,拼着最后那口气,把冲锋号吹得震天响。嘿,您还别说,这一吹,直接给自己吹来个特等功大奖状! 说回这朝鲜战争,那可是上世纪五十年代头几年的大事儿,不仅让东亚邻居们心里头直打鼓,还把咱中国志愿军的勇猛和不服输给展现得淋漓尽致。老话儿说得好:“国家大事儿,不外乎祭祀和打仗。”在这场保卫家园的硬仗里,多少好汉好闺女,拿自个儿的血和肉,绘出了一幅幅让人热血沸腾的英雄画卷。 那时候啊,有这么位小伙儿郑起,年轻得跟春天的小树苗似的,他的故事,现在提起来还是让人心里头那个敬佩,跟吃了满汉全席似的,五味杂陈。1950年,朝鲜那疙瘩一开打,咱们中国人民志愿军,嗖的一下跨过鸭绿江,跟那帮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上演了一场“你死我活”的大戏。这戏里,咱们的战士们,那叫一个勇猛加机智,简直能把古人的话玩出新花样:“哥们儿为懂我的人拼命,姐们儿为欣赏我的人打扮。”咱志愿军战士,为了保卫家园,脑袋一热,血一洒,愣是把悲壮唱成了摇滚乐。 再来说说郑起这小子,才14岁,解放战争那会儿就急着给人民解放军当编外人员了。按说这时候他应该还在啃书本,但他心里那团火,烧得比谁都旺,就想着给新中国添砖加瓦。可部队领导一看,嘿,这小子嫩了点,就让他去搞后勤,当个小助手。郑起一听,那叫一个不乐意,跟领导磨破了嘴皮子,非要上前线。最后,领导被他缠得没办法,只好让他去当了司号兵,吹吹打打也算参战了。郑起成了司号兵,天天跟号子较劲,练得那叫一个溜,生怕战场上掉链子。解放战那会儿,火拼正酣,气氛紧张得能拧出水来。郑起心想,号子得响亮,战士们才能听得清,冲得猛。于是,他脑瓜子一转,干了件大事——噌噌噌爬上附近最高的小屋顶,跟唱大戏似的,吹响了冲锋号。 这一嗓子,响亮得跟打雷似的,战士们一听,嘿,冲锋号响了,二话不说,跟打了鸡血似的往前冲。可这一冲,郑起也成了靶子,敌人一眼就瞅见了他。没一会儿,炮弹就跟下雨似的往他那儿招呼,轰得他眼冒金星,直接晕菜了。 但郑起命硬,几个月下来,跟打不死的小强似的,又活蹦乱跳了。这回,他更带劲儿了,伤好就归队。三年后,抗美援朝,他又成了志愿军里的司号兵。1951年,7连接了个大活儿,要端了釜谷里的英国佬。釜谷边上,英国大兵们正慌慌张张往家撤呢,都是前线跑回来的。不仅如此,那儿还停着三十辆坦克、装甲车、大卡车,跟开汽车展似的。咱们志愿军要是把这帮子英军一锅端了,前线能乐开花。于是,7连的兄弟们在黑灯瞎火里摸到英国佬旁边,打算天亮就给他们个惊喜。可没想到,英国佬火力猛啊,大炮坦克一起上,还绕到咱们屁股后面,打了个措手不及,损失惨重。 就在这节骨眼上,7连的兄弟们拼了老命占了块好地方,给大部队减轻负担。但代价也是杠杠的,排长们全没了,连长也伤得跟纸糊似的。剩下19个兄弟,郑起也在里头。没了指挥,大伙儿心里跟没头苍蝇似的,进退两难。这时候,连长半死不活地拽着郑起,把指挥棒往他手里一塞,估计心想:“这小子行,能翻盘!” 郑起一拍胸脯,跟连长保证:“您放心,我带大家伙儿继续干!”他立马开动脑筋,把19人编成三队,火力交叉,跟织网似的。人虽少,火力可不弱。就这么着,愣是把英国佬的三波攻势给顶回去了。不过,子弹炮弹也快打光了,压力山大啊。英军仗着坦克那大家伙,跟包饺子似的把郑起他们给围了。郑起心想,这下可好,阵地怕是守不住了。他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拿起军号,使出了吃奶的劲儿,吹响了这辈子最带劲儿的冲锋号。你猜怎么着?英军一听,还以为咱志愿军大军压境了,吓得屁股尿流,全线开溜。咱的主力部队呢,一听号角声,那叫一个迅速,立马赶到,给英军来了个反包围,那叫一个痛快! 这场仗打完,郑起因为这份胆识和能耐,被戴上了二级战斗英雄的帽子,成了司号员圈里的头号明星。他的故事啊,跟长了翅膀似的,飞遍了大街小巷,激励了一茬又一茬的人。那会儿,他和战友们面对的敌人,简直跟山一样难啃,可他们愣是没怂,硬是一口气撑到了最后。这股子倔强劲儿,就是咱们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创造神话的秘诀!郑起那档子事儿,在部队里头传得沸沸扬扬,跟打了鸡血似的,大伙儿一听就来劲。战场上,他那是冲锋陷阵的一把好手;平日里,他又成了“及时雨”,谁一有难,他准第一个蹦跶出来,比送外卖的还勤快。这无私奉献的劲儿,愣是让战友们对他那是又敬又爱,恨不得给他立个牌坊。

0 阅读:4
小骨娱乐说

小骨娱乐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