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您的父亲在哪里?”1957年12月8日,31岁的李政道,前往瑞典领诺贝尔物理学奖,刚走出机场,瑞典接待人员就迎上来,问道。李政道一脸茫然:难道我看起来像个孩子吗? 1957年的一个寒冷冬天,31岁的李政道踏上了前往瑞典斯德哥尔摩的土地。他这次是为了一个伟大的时刻——领诺贝尔物理学奖。 他的妻子秦蕙莙挽着他的胳膊,站在他旁边,脸上带着微笑。李政道依然显得有些拘谨,虽然他在物理学领域已经是举世闻名,但面对此类公共场合,他总显得不那么自在。 刚走出机场,迎接他们的是一位热情的瑞典接待人员。接待员见到李政道后,露出满脸的笑容,激动地用英语问道:“Excuse me, where is your father?” 李政道听到这句话,心头一沉,微微皱起了眉头,他没想到迎接自己的人,竟然会问这么奇怪的问题。难道自己看起来像个孩子吗? 他正想开口,旁边的秦蕙莙反应极快,笑着说道:“这是李政道教授,今天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听到这话,接待人员一下子脸色大变,显然是犯了大错。他赶忙低头道歉:“Oh! I’m so sorry! I apologize!” 李政道没有说话,只是点了点头,脸上勉强挤出一丝微笑。他平时话不多,尤其在这种情况下,更不知道该怎么应对。 妻子见状,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臂,打趣道:“他长得太年轻帅气,认错也不奇怪。” 接待员连连点头,露出松了一口气的表情,赶紧带他们上了车。 实际上,这种场面对于李政道来说并不陌生。小时候,他就常常因为“反应慢”被人误会,又排行老三。他家里人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三糊涂”,意指他经常答非所问,显得心不在焉。 家里的亲戚总是爱逗他,有一次,叔叔问他:“小道,今天早饭吃的啥?”李政道想了好久,才慢吞吞地说:“嗯……好像是面条吧。” 结果,大家哈哈大笑,纷纷说:“这孩子啊,总是慢半拍。”于是,家里人干脆叫他“三糊涂”。 其实,真正了解李政道的人都知道,他不是反应慢,而是心思都用在了思考上。 别人玩耍时,他常常一人发呆,脑子里全是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小时候,他就经常琢磨:天空为什么会打雷?鸟儿为什么非要飞去南方?别的小孩去爬树、捉迷藏,他却坐在院子里,仰着头看云。 李政道的父亲李骏康倒是非常支持他,总觉得孩子的“慢”是专注的表现。即便外界战火纷飞,李家依然保持着一份平静。 李政道的父亲常常对他说:“慢一点没事,关键是你得把事情想明白。”父亲对他的理解和宽容,给了李政道探索的空间。 然而,李政道的求学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战火纷飞的年代,上学常常被打乱,他从上海转到苏州,再到嘉兴。 就在嘉兴念书时,战争很快又蔓延过来,迫使他们一家再次逃难。这一次,他们流落到了江西赣州。虽然有了落脚的地方,但上学的问题却一直悬着。 14岁的李政道不甘心被困在这里,他想读书,想继续追求自己的科学梦想。于是,他决定去找当地的教育厅长,直接请求入学。 面对当时权威的教育官员,李政道毫不畏惧,直言道:“中国之所以落后,就是因为科学技术的缺失。如果不重视科学教育,我们将永远被世界甩在后面。” 教育厅长被这句话震住了,一个小小年纪的少年,竟然有如此远见卓识。他被李政道的勇气和聪明打动,亲自批准了他的入学请求。李政道终于重新踏上了学习的道路。 多年后,凭借着这种坚持不懈的努力,李政道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成为第一个获得诺奖的中国人。 而那天机场的乌龙事件,也正因为他的年轻和出众才发生。被误认成是“李政道的儿子”,对他来说或许是一种特别的“荣誉”。 在获奖之后,李政道并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他常常回忆起家乡,心系祖国的科技发展。特别是在他的妻子秦蕙莙病逝后,李政道设立了“莙政基金”,资助了无数青年学子,帮助他们追寻自己的梦想。 尽管身居海外,但李政道从未忘记自己作为一名中国人的责任。他的一举一动,都彰显着那颗炽热的爱国心,深深烙印在无数年轻科学家的心中。 李政道,小时候被人叫“三糊涂”,但实际上他早已进入了属于自己的思考世界,遥望那些凡人还未企及的科学高峰。 李政道的成功,绝不仅仅是个人的辉煌,他将这种荣耀分享给了国家和下一代。设立“莙政基金”资助后辈学子,是他在学术成就之外的另一份心血。 他用科学改变了自己的命运,用爱国改变了无数青年的未来。 在李政道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科学家那种冷静、专注的面孔,更是一颗为祖国燃烧的赤诚之心。即便他远在异国,心却从未远离中国。 对物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读一读李政道给年轻人的18堂物理科普课《对称与不对称》,这是改变你一生的思维方式,是照亮内心的宇宙星辰。《对称与不对称》在下方👇链接,欢迎点击。 对称与不对称 李政道
“请问您的父亲在哪里?”1957年12月8日,31岁的李政道,前往瑞典领诺贝尔物
九州兔吹不散
2024-09-23 08:50:35
0
阅读: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