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牦牛探险队的朋友多次前往贝加尔湖,中秋节晚上在基地林带的小桌上,一瓶班超大曲,几样小菜,他在微醺中讲述,我则翻看着他手机中的照片,用自己的专业知识推断着他讲述的事物和现象背后的地理成因。 一、冷到只有两季 贝加尔湖的冬季温度可以低到-30℃,夜晚人睡在帐篷中,鼻子中呼吸的热气飘向上方,遇到帐篷顶部,迅速降温凝结,会以霜花的形式坠落下来,就像在帐篷中下小雪一样。所以他们形容贝加尔湖的冷——只有两季,冰封季节和非冰封季节。 二、冻到利于交通 贝加尔湖有三大特点,一是容量最大、二是深度最深、三是最狭长。贝加尔湖共有336条河流不舍昼夜为其输水,但出水口只有一条安加拉河,加上其深度达到1680米,所以容量极大。贝加尔湖的走向是东北-西南走向,南北狭长,距离达到636千米,如果绕湖一周需要2100千米,但是东西的距离只有40-80千米。这对于东西向的交通来说,显然东西向的要比南北向的省时省力很多。加上贝加尔湖周边纬度高,冻土广布,修建公路或者铁路并非易事,实际上也没有公路,这样东西向的交通最好就是渡湖而过,夏季是渡船,但只是渡人不渡车,好在贝加尔湖冬季封冻时间长(10月-次年5月),在冬季渡船封冻的时候,冰层厚度达到1-2米,足以支撑人们将车开到冰面上,往来东西两岸,这座北极大湖以自然力量创造的道路为两岸人们带来便利。 三、蒙古布里亚特 贝加尔湖的北、东、南在行政区上属于布里亚特共和国,布里亚特人属于蒙古族的一支,有许多传统习俗依然保持,比如说信仰萨满,这在《成吉思汗传》中经常读到,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也有对萨满的描述。布里亚特人原来从事游牧,定居以后大多人从事森林木材行业,当他们要砍伐森林时,就请萨满祈福,希望得到森林的原谅!当然我们也知道贝加尔湖和布里亚特人与中国彻底隔离,是1689年的《尼布楚条约》、《布连斯奇条约》和《恰克图条约》。除了畜牧和伐木,布里亚特人还捕鱼,夏季时乘船撒网,冬季则进行冬捕,和国内的冬捕方式完全一样。 四、童话奥尔洪岛 朋友厉害到冬季穿越贝加尔湖,只用两天时间就到达了贝加尔湖的湖心岛,也是唯一有居民居住的岛屿,也形成了一个城镇,当然上面的居民也是布里亚特人,岛上的建筑物绝大多数是木质结构,房顶都是很陡的斜坡,从他们的描述我就想象到与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的那种房屋建筑应该差不多,这样建筑的目的就是方便排雪。朋友说冬季被白雪覆盖的奥尔洪岛宛若童话世界,异常美丽! 五、裂缝推墙气泡 因为贝加尔湖南北狭长,冷得结果南北也不相同,南边纬度低,气温略高,雪绒的较多,而且相对来说人口比较密集,人们出行比较频繁,所以湖面多是裸露的胡冰,北边纬度高,气温略低,雪融化的慢,人口也少,在冰面行走的也少,因此湖面大多被白雪覆盖。 在湖的中心,冰面及其以下有密度很大的细密冰裂纹,就像蜘蛛网冻结在水中,延伸到远方,蓝黑色的冰块被这些冰裂纹分割,“绣”满了整座大湖的中心。同时在湖岸周围,由于冰的挤压,冰块碎裂,堆积成墙,高的达到2米多,在不同的光线之下,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宛若给贝加尔湖戴上一圈翡翠项链。当然还有很著名的气泡冰,也是贝加尔湖的特产,这是因为湖水深而清澈,湖底的甲烷等气体未及时溢出湖面而被冻结的结果,这些气泡冰玲珑剔透,像极了一串串白色的冰糖葫芦,煞是可爱。
野牦牛探险队的朋友多次前往贝加尔湖,中秋节晚上在基地林带的小桌上,一瓶班超大曲,
第一人称讲地理
2024-09-21 11:36:37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