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李某评论《沁园春·雪》 前几天有位注册作家李楠枫的人在网络

终影文化 2024-09-20 15:34:59

也论李某评论《沁园春·雪》 前几天有位注册作家李楠枫的人在网络上评论毛泽东《沁园春·雪》、《蝶恋花·答李淑一》、《念奴娇·鸟儿问答》等词,引起社会上广泛讨论,也引来一众人笔诛讨伐。本人不是作家,也不懂诗词,不敢妄评李作家的论点。只是看到网上论友们各执一词,讨论不断,甚至唇枪舌战,愈演愈烈,在某种程度上有点撕裂社会观念的感觉。所以,也凑凑热闹写几句话。 一首好的诗词,除了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外,一般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艺术性,二是思想性。较高的艺术性作品,让人们品赏起来,往往意境幽远,回味难忘。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人的诗词艺术性就很高,后人评价也比较高。一句“一江春水向东流”将词者那种对人生无奈的情感表现的淋漓尽致;一句“凄凄惨惨戚戚”一下子就在眼前出现了位柔弱女子形象。也有一些诗词,艺术性一般,但思想性强,也照样被后世传为佳作。比如南宋诗人陆游,一生中写的近万首诗,流传的不多,但其中一首《示儿》至今为后人称颂。诗中写道: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这首诗从艺术性上很一般,但因为思想性强,教育意义大,现在还被纳入小学教材中。南宋岳飞一生诗词没有几首,但其中一首《满江红》流传至今,这首思想兼艺术性的诗词也是我能全部背诵的唯一一首词。 写到这儿,想起上中学时老师讲过这样的一个故事。说是唐朝大诗人白居易每次写出一首诗都要讲给自己老婆听,如果老婆听不明白,他就改,直到老婆听明白后才为止。因此,我理解,真正能流传下来并为群众所传颂艺术作品,多应该是雅俗共赏的,当然,也有极高艺术价值或思想性极高的作品。 话说到另一方面,就是如何评价一首诗词、一部文学作品。首先必须清楚,任何人都可以评价任何作品,当然前提是读者要有一定的文学水平和能力,懂得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而且要公平、认真。其次,读者是以什么样的身份去评价作品,特别是一些经典作品。你是一位数学家,去评价一首诗影响很大的诗,估计很难评出效果的。最后是如何评价问题。这就看读者站在什么立场、用什么方法了。 这个时候,其实,我们最希望看到一些内行人,即所谓著名词作家、诗人站出来也来讨论讨论这个问题了。 当然,我们不否认有一些人为挣流量、赚眼球而发表看法,那么,我们这些人却都是些吃瓜群众了!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