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缎地小龙袍

书有独述 2024-09-19 12:48:20
棕缎地小龙袍清代中期,衣长132厘米,下摆宽105厘米。 此龙袍缺袖,这种现象出现在很多龙袍上。从花纹样式上可以看出,这是一件清中早期的小龙袍,与正常尺寸的龙枸相比只是各部位尺寸都小些,应是未 长到完全成熟年岁时的帝王之吉服。 比较起来,传世的大龙袍较多,而小龙袍十分稀少,甚至是非常难得一见。 仔细观看这件龙袍,尺寸虽小,但色泽依然时尚,做工样式并不敷衍,照样精细规整,从而显现出主人身份的高贵。 海水纹的造型可以判断出官服的年代,龙袍底摆边的江崖(牙)海水纹样,有“平水”和“立水”之分。 早期的平水较为复杂和写生,占的比例也较大,水浪波涛汹涌,浪花大。立水早期较为弯曲,而且较低。 后期基本是直线, 所占比例越来越大;中期为五彩退晕的波浪纹,立水纹转变成多彩如虹的弯条状,且组合简单,层次减少;到了晚期, 立水的条状纹面积很大,几乎占据了龙袍的三分之一,且水深、浪小。 山石的变化,明代较为简单,只有三座山峰, 直而陡峭,清代早期的山体平缓倾斜。乾隆时期开始程式化,变为很有规矩的三山降。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