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做了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节目,其实这个节目等于间接回答了“人有悲欢离

李满谈过去 2024-09-18 12:51:48

中秋做了期《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节目,其实这个节目等于间接回答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它不能倒成“月有阴晴月缺,人有悲欢结合”的原因。 为什么?因为苏轼是先有了“人生无常”,即人有生离死别等苦楚,有先后顺序在里头。要知道,写这首诗的那年,他和心爱的弟弟苏辙已经分别了整整7年,也已经被贬到密州3年了。他是先有了情绪之后(第一),才抬头看到了月亮的阴晴圆缺(第二),最后才有了“此事古难全”的结论(感慨)。 反过来,整个逻辑就不通了。 这种不通顺,就像一个人讲述一个事情,把先后顺序搞错了一样严重,因为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人把它搞错呢?答案是唯一的:搞错的人,是在死记硬背,并没有完全地理解。而死记硬背,是很多人读书的通病,很显然,这样读书,是无法真正把书读通的,他们顶多可以算得上是传说中的书呆子。而多数,连书呆子都算不上,只能算是一个假装的文化人。 网络时代装傻充愣的人很多,冒充文化人的也很多。但网络的“放大”特性,很容易让前者真的变成傻楞,而让后者完全地暴露出来。所以,还是张雪峰那样比较稳妥,一上来就强调读书重要性,强调文化重要性,但自己绝对不装文化人,反而整出一副江湖气的架势,一副“谁不服谁来干,反正我啥也不怕,干一票就走人”的模样。这种自己把自己拉下来的做法,在今天这个时代,着实是一种策略。 经过2024年的中秋后,当真越来越觉得:要在中国混,当真需要文化很过硬,不然,迟早被赶下神坛。为什么?因为中国五千年文化,真的培养出来了很多的文化人,他们的鉴赏能力决定他们会随时把神坛上的假神扯下来。我想,这也是今天的中国但凡有神,都会塌房的原因所在了。 什么样的人,即使上了神坛也不会被拉下来呢?答案是:德行好,且坚持读书的人。这个坚持读书和拿博士文凭完全不是一回事,特指真正持续地花几十年时间,把文化吃透的人。只有这样的人,上了神坛以后还能坐定。 可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肯读书的人就已经不多,肯几十年如一日坚持读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了。不过,也正是因为少,它才显得可贵。 最后想说:我接触了很多文化人,这群真正的文化人,说话是不喜欢排比等各种修辞的,他们也不喜欢华丽的词句,他们说话往往非常直白,甚至有点话糙。换句话说,他们真的是说人话的。 所以,一个不会说人话,成天净说些让人听起来很厉害的话的人,绝对不是文化人,这种人,要么就是背后有大团队整天拼凑东西给他,要么就是书呆子。 另外,昨天的视频在视频栏,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看看。

0 阅读:18
李满谈过去

李满谈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