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三围”! 走在西藏阿里的土地上,整个人的心境都是畅达的,这里有一个美丽的“阿里三围”的诗意说法:雪山围绕的普兰,湖泊围绕的日土,土林围绕的札达。 而真正更有意思的事“阿里三围”实际上是指古格王朝时期建立的三个王朝: 象雄之后,这里成为吐蕃的领地,公元9世纪下半叶,吐蕃王朝分崩离析,其中吐蕃王统治的一支——吉德尼玛逃亡到阿里,通过联姻的方式取得了这里的统治权,再后来,形成了以今天克什米尔地区的列成为中心的拉达克王朝、以今天普兰为中心的普兰王朝和以札达县为中心的古格王朝。拉达克、普兰、札达三王国形成了历史上的“阿里三围”。 整个札达县就建在土林当中,我只是看到了其中一些小点和两条国道旁边的风景,其实土林的规模十分宏大,总面积约2.46k㎡。在扎达县随意站在一处高地,放眼望去,就是一片茫茫苍苍,一望无际,千沟万壑的景象,甚至一些地方比陕北的黄土高原还要壮观,还有就是黄土高原所没有的就是整个土林的远处都被喜马拉雅山、冈底斯山、依拉山等山包围。 那么土林是怎么形成的呢? 四周被雪山环绕的札达土林有过复杂的地质历史,从时间上来说都是新生代以来的事了,是比较年轻的,否则土林的那些并不坚硬的土层早就变成坚硬的沉积岩了。 我们推测一下:这里先是一个巨大的断陷盆地,周围的雪山就是断裂带所在的位置,盆地曾是下陷的地堑,周围是上升的地垒。 下陷的地堑由于地势低先是形成湖泊,接收来自四面八方高山上河流侵蚀搬运带来的泥土沙砾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看到的湖相地层,而且这些湖相地层的物质一般比较细腻,后来大湖被溯源侵蚀的河流切开,湖水外泄,大湖消失,河流和小湖占据盆地,还是继续沉积,这段时间盆地里沉积了河流带来的泥沙和砾石,当然河流沉积物相对比较粗糙,后来反复经历了河流阻塞成湖。盆地有抬升河流又切开,湖水又下泄这样的过程,盆地里积累了巨厚的沉积物,这些沉积物有时是湖泊沉积的,有时是河流沉积的,有时是湖泊和河流交替沉积的,它们在盆地中有些地方的厚度达到了800多米,后来盆地又开始了抬升过程,盆地中的河流继续下切侵蚀,我们今天看到的土林千沟万壑、似幢幢城堡、像道道城池,就是河流侵蚀下切把侵蚀下来的物质搬走后的作品。 用无人机欣赏土林是最好的方式,大小河流侵蚀形成的土林,就像上帝的神来之笔在大地上画出的一棵棵巨树组成的森林,非常的罕见和壮观。我在317国道和216国道旁边拍摄到了“大地之树”和“”天空之树”,也许这就是土林形成雏形吧!
“阿里三围”! 走在西藏阿里的土地上,整个人的心境都是畅达的,这里有一个美丽的“
第一人称讲地理
2024-09-15 13:55:4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