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汤碧绿清亮,浮着数十颗殷红樱桃,又飘着七八片粉红花瓣,底下衬着嫩笋丁子。红白绿三色辉映,鲜艳夺目……樱桃核已剜出,另嵌别物,却是斑鸠肉。”
荷叶汤喻君子高洁,笋尖示君子虚心,樱桃嵌斑鸠肉暗合《关雎》“关关雎鸠”之典,三色交织构成“君子好逑”的诗化意象。
金庸笔下的“好逑汤”极具诗情画意,把菜肴的文学意象写到了极致。
那味道呢?当然是好吃的。金庸先生创作的菜属于淮扬菜系,是有烹饪底蕴的。如果说不好吃那是复刻错了。
✦樱桃✦
樱桃图 清 恽寿平
“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蒋捷《一剪梅》)
“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唐 白居易)
重叠出“好逑汤”中“樱桃美人”的意象——她是鲜活的"色夺赤霞珠",又是流转的,也许很快就“绿叶成阴子满枝”,甚至“朱颜辞镜花辞树。”
这样鲜活的美人,能不珍惜?
能够比喻美人的食物不只一种,这里选樱桃,意象上是绝妙的!
视觉上是绝妙的!“好逑汤”中樱桃的红是最最醒目的一笔。
樱桃本来就是摆盘的点睛之笔。哪个小孩子看了不眼馋?
那滋味呢?当然好吃!
人们复刻“好逑汤”最常见的错误之一,是把生肉酿入樱桃,然后嚷嚷:“听起来美好不好吃,樱桃好酸啊!”
酿入樱桃的是熟肉,蒸熟的斑鸠肉,用清蒸最能保持斑鸠肉的原汁原味。还可以再用蜜渍一下,等汤煮好后放入。其实我觉得不用蜜渍,鲜樱桃的甜度够了,口感还更脆。蜜渍后必定影响汤的口感,汤也甜了。
明代《宋氏养生部》所载“酿樱桃”:“去核嵌核桃仁或熟肉,蜜煮冷藏。”这个酿樱桃没有再制汤,所以蜜渍是对的。
✦竹影✦
墨竹图北宋文同
古人爱食笋,不仅仅是笋的美味,还有“竹”的意象。
陆游咏笋诗 “色如玉版猫头笋”,比喻高洁的人格。
杜甫宴饮诗 “青青竹笋迎船出”新笋出土比喻君子守节不移。
《笋谱》 记天目山笋“微黄而甘,类忠恕之道”
南宋林洪《山家清供》特别强调“笋贵甘鲜”的特质,称其“素肌擘新玉”,以玉质喻笋肉通透,暗合儒家君子“温润坚贞”的品性要求。
以笋喻君子,恰当不过。滋味呢?当然和这个汤很配。
酸笋鸡皮汤
说起笋的味美,就想起《红楼梦》酸笋鸡皮汤。笋尖之脆嫩,鸡汤之鲜香,让人流口水。本来笋尖就和鸡汤是绝配。加入火腿丰富口感。
淮扬菜还有一道叫“腌笃笋”,咸肉、鲜猪肉和笋一起煮汤,特别鲜且有笋的清香。江南一带,基本每家每户冬天没有不烧“腌笃笋”的。
《随园食单》转录宋宴古法:取笋尖三寸焯山泉水,配昆布吊汤,弃盐酱而用松菌提鲜,终成“清可见底,鲜不夺本”的至纯汤底。
这三道鲜汤,都缺不了笋,笋有弹脆酥嫩的口感,独特的鲜味和清香,适合煲汤。
南宋官窑烧制粉青釉斗笠盏
我想最理想的是用南宋官窑烧制粉青釉斗笠盏盛笋汤,青釉映碧汤,视觉通感强化“露华荐冰”之境。
✦荷叶✦
荷叶入饮食,充满了清香,充满了文人雅趣。
如姑苏沈三白《浮生六记》云:“夏月荷花初开时,晚含而晓放,芸用小纱囊撮茶叶少许,置花心,明早取出,烹天泉水泡之,香韵尤绝。”如此制茶,似与荷花有了约定,就像在荷心里藏了个美丽的秘密——本就是一桩雅事。
魏晋起有种“碧筒饮”,将酒装入荷叶扎紧,饮时酒带荷香,颇为风雅。苏轼在杭州时曾尝过,其《泛舟城南》诗“碧筒时作象鼻弯,白酒微带荷心苦”可证。
🥣吴自牧《梦粱录》记载南宋临安(今杭州)市肆饮食时提到:"又有荷叶裹蒸饭,以竹篾签之",这是目前可见最早明确记载荷叶蒸饭的文献。
🥣明代《宋氏养生部》,其中"荷叶饭:用米为主,杂以诸味,裹鲜荷叶蒸之。"
🥣汪曾祺:“荷叶粥和荷叶粉蒸肉都很好吃。”🥣南宋林洪《山家清供》记载的名菜“雪霞羹”,以荷花与嫩豆腐同煮,粉白相映如雪霁晚霞。苏轼曾赞其「色香味三绝」,文人宴饮时更以荷花入馔喻品格高洁。“好逑汤”里的花瓣没写明什么花瓣,荷花瓣就很适合。
小荷叶、小莲蓬的汤
金老一定也知道《红楼梦》里宝玉挨打后想吃的小荷叶儿、小莲蓬儿的汤。
“原来是个小匣子,里面装着四副银模子,都有一尺多长,一寸见方,上面凿着有豆子大小,也有菊花的,也有梅花的,也有莲蓬的,也有菱角的,共有三四十样,打的十分精巧。”
“不知弄些什么面印出来,借点新荷叶的清香,全仗着好汤”
“吩咐厨房里立刻拿几只鸡,另外添了东西,做出十来碗来。”
荷叶原来是增加清香的,做高汤用鸡汤最常见。我想这小莲蓬、小荷叶的汤和“好逑汤”的滋味有一半相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