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祭诸葛丞相文》 驳“襄阳说”立说之根本 “晋永兴中,镇南将军刘弘至隆中,观亮故宅,立碣表闾,命太傅掾犍为李兴为文曰: 天子命我,于沔之阳,听鼓鼙而永思,庶先哲之遗光,登隆山以远望,轼诸葛之故乡。 …… 遐哉邈矣,厥规卓矣,凡若吾子,难可究已。畴昔之乖,万里殊途;今我来思,觌尔故墟。 ……” 这篇铭文出自《三国志》卷35《诸葛亮传》注引王隐《蜀记》,记载了刘弘、李兴登上隆山而望远,向诸葛亮生活的地方凭轼而致敬。铭文充满对诸葛亮的尊敬、崇拜之情。 这篇铭文是公元304到305年,刘弘到汉水以北“登隆山以远望,拭诸葛之故乡”。在铭文中,李兴明确指出:第一,他们登的是“隆山”,至于“隆山”在哪?铭文没有说清楚。按《辞海》解释,自然隆起的高处就叫隆山。南阳卧龙岗自北向南绵延数百里,至白河之滨五里戛然而止,隆然而起,形如高山,状如卧龙。第二,铭文明确指明祭拜的地点在“于沔之阳”,意思是在汉水的北岸,不在汉水的南岸。第三,铭文指出是遥望故乡,不是瞻仰故宅。 而王隐的注引是刘弘和李兴之故事发生后100多年,王隐在《蜀记》中给这个故事作的注引。王隐在注引中毫无根据的把“登隆山”注解为“至隆中”,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隆中地名;把“拭故乡”注解为“观故宅”,把“于沔之阳”改为河之阴。至此,随着时间推移,隆山,隆中山,隆中,古隆中等地名不断出现,襄阳有关地名也根据需要不断变化。诸葛亮躬耕地也不断在人为因素影响下,迁移到了襄阳,“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也开始在持“襄阳说”眼里,变成了“臣本布衣,躬耕于襄阳”。
重读《祭诸葛丞相文》 驳“襄阳说”立说之
派侑看文
2024-09-11 13:49:54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