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对于周恩来总理研究颇深,但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就是周总理为什么要帮助毛主席走上顶端,自己却甘愿成为主席的“助理”呢? (主要信源:中国网络电视台2010年12月06日——揭秘:家族背景对周恩来一生的深远影响;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4年04月23日——周恩来拒绝“搞特殊”) 作为新中国的第一位总理,周恩来总理不仅在群众的心里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很多外国友人也在研究周总理的一生。 有一位英国的著名作家迪克·威尔逊,对于周总理的一生非常感兴趣,也致力于研究周总理。 对于周总理,这位作家有一个难以理解的疑问,周恩来总理和毛主席一直都是相辅相成的,可周总理一直都甘愿帮助毛主席,自己却不愿走上一把手的位置。 这对于迪克·威尔逊来讲,是一件理解不了的事情。 这样的奉献精神,要从周总理的青少年时期说起。 周总理的家境不算好,在封建时代的末期,周总理的家中收支难以平衡,为了生存,周总理跟着叔母和亲生母亲常常搬家。 但是因为实在是穷,又常常风餐露宿,两位母亲不幸先后离世,只留下才十几岁的周恩来带着弟弟讨生活。 在这样的锻炼下,周总理对于家中的事务打理的井井有条,虽然是个小孩子,但办事协调能力很强。 母亲在生前常常给他讲故事,温和有礼就成了周总理性格中的一部分,后来的挫折也让周总理养成了坚韧的另一部分性格。 后来周总理在南开念书,学成后远赴日本,在那里,他接触了先进的马克思主义,并为此深深着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总理的名言,可见从学生时代,周总理对于国家的兴亡就有自己的看法。 回国后,周总理再次去到了南开大学,成为了五四运动中,学生中的领导者,即使在运动中不幸被捕,他依旧在狱中宣讲先进的思想。 被关了几个月后,周总理出狱,选择去法国学习。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周恩来作为马克主义的鉴定追随者,和毛主席成为了党的创建者之一。 从相识,毛主席和周总理就是相辅相成的好搭档。 毛主席曾经讲过自己是“虎气”,那周总理就是温和的“鸽子”。 在待人接物上,周总理总是温和有礼的,让人觉得他是彬彬有礼的文人,但同时他也有自己的坚持,认定了不会轻易改变。 坚韧和温和在周总理身上,非常巧妙的融合在一起,他总能温和的讲出自己的看法,即使是不相同的看法,也会愿意听听看。 对于国家领导人,周总理本就没什么执念,他还总表示自己没做什么。 周总理从来不为自己考虑,尽管多次被推举到最高的位置,但他仍觉得自己不适合,愿意成为毛主席的助手。 周总理多次表示,自己只能高点战术,当这个助手能不能当好都没什么把握。 这也表明了周总理愿意做助手的意愿。 作为国家的总理,周总理从来不搞特殊,在打仗时随军都是最常见的事情,在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常常为国家的外交操心。 但毕竟年纪见长,身体素质大不如前,也因为辛劳有了一身的毛病,就算旧疾复发,周总理还是常常工作到深夜。 为了给周总理补补身子,他身边的工作人员悄悄告诉厨房多放点肉。 可菜一端上来,周总理就发现了不同,表示菜太多了,留着在吃一顿。 甚至早餐的一块霉豆腐没吃完,周总理都舍不得丢掉,告诉厨师留着下次吃。 周总理从小的经历造就了他温和坚韧的性格,待人接物周总理就是温和有礼的,但面对认定的事情,周总理也绝不会后退。 正是年少时母亲的教诲和生活的经历,才让周总理有这样两种性格,甘愿给毛主席做“助理”。
[玫瑰]英国作家迪克·威尔逊对于周恩来总理研究颇深,但有一个问题想不明白,就是周
论芸有事
2024-09-09 18:32:09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