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名《四方馆》
本来剧情基调是轻松惬意的,主线推进,带着些悬疑之类的小章节故事,穿插几人的情感历程,元莫和阿术们打打闹闹,生活气儿十足。作为影迷的我们,看的喜笑颜开,真真新一代下饭神剧。
但到了揭露白衣人的时刻,尤其是素素为了提醒安修义,不顾自己的安危,被当场射杀,剧情的悲怆感觉达到了另一个层面。 就像我们知道康云海的反派突然转正,有些诧异,但也明白剧集后续的线中,他的安排大概是为了公主舍身取义,在巷子里跟白衣客的对垒身亡则是最后的挽歌。
但素素不是。 素素的死毫无征兆,对影迷来说这个纯粹又认真的姑娘如一朵自矜的白莲花,小女生心思若隐若现,很有少女怀春的气息。 我们都习惯于她站在安修义的身后默默地做好一切,包括安修义自己也是如此。 直到安舍人在素素坟前读到了那本少女的日记。
“四月,替公子守花小娘,虽然一夜都没能合眼,但能为公子分忧,很开心。” “五月,本以为公子无所不能,原来公子不会划船,我们一直在水里打转,整晚我们一无所获,小船在河面上荡了好久,河边的风很温柔。” “我从没想过会杀人,怕得要死,手抖的不停,可公子握住我手的那一刻,突然就没有那么怕了,觉得很安全” “九月,竟然吃到了公子的糖。
还有素素盛装打扮的那一夜,怀着小鹿乱撞的心情,一字一顿的在笔记上记下,“傻子,不-解-风-情。” 安修义瞬间被击垮了,他嚎啕大哭,往事一幕幕浮现在眼前,这一刻他终于明白,永远的失去了什么。 随着日记慢慢的翻页,我们那种痛惜的感觉也渐渐充斥了胸腔,唉,满是落寞。 素素之死也让安修义的形象更加立体饱满,那一句“素素死了,我便再没有家人”,更让无数人泪目。
从素素之死也可以看出这部剧的优秀之处,群像塑造角色,演技都可圈可点,最后戏剧冲突的爆发,人物情感积累达到高潮。正是因为演员和编剧对人物塑造的细节过硬,所以在最后刀人,让影迷看的更为揪心。
这种影视剧的风格渐进转变而没有显得突兀,恰恰体现了这部剧的水准,夸一句良心好剧绝不为过。 附:如果喜欢这段剧情的细节,可以去重看下安修义在坟前读素素笔记的那一段戏,里边四月-五月-六月等旁白,都是素素以当时心情配的音,或欣喜、或惶恐,或暗生情愫、或深以为憾,少女的心事展露无疑,情真意切,特别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