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顿涅茨克战场的天平已彻底向俄方倾斜,扎波罗热州新佩诺夫斯科耶村被俄军攻克,乌军南顿涅茨克防御网濒临瓦解。乌克兰军方高层陷入焦灼,这条战线始终未能形成有效阻击能力,一旦俄军装甲集群与精锐突击分队发起高速穿插,胡里艾博勒防线将彻底失守,而乌军后方无险可依的地形,让溃败风险进一步放大。当前乌军正遭遇两大致命短板:新兵补充完全断层,前线填线部队多为临时拼凑的散兵,且美国与北约的援助力度断崖式下滑,2025 年的火力输出较 2024 年锐减近半,根本无力对抗俄军的持续攻势。与此同时,红军城方向的乌军抵抗也全面崩盘,战略要地逐步落入俄军掌控。

俄军在红军城的战术推进展现出极强的协同性,借浓雾隐蔽集结,通过迂回包抄战术,俄军实现对红军城的全面控制。部队从城西稳步推进至煤矿西部入口,沿着树线与沟壑构筑新的防御阵地,精锐突击分队则向矿区东部实施迂回穿插;在城西突破科特利内以北的乌军防线后,迅速占领北部及西北部的树线阵地,并持续向东北方向拓展战果,成功夺取红军城周边多处树林中的乌军据点。关键节点上,俄军利用浓雾天气完成大军集结,悄然突入红军城核心区域,最终实现对这座顿巴斯战略门户的完全掌控。据俄方披露,此次攻势累计夺取 200 余座建筑,乌军数百人阵亡,剩余兵力四散溃逃。

罗金西克市的巷战已进入白热化阶段,俄乌两军在罗金西克市展开惨烈拉锯,空军罕见正面交锋互轰目标。乌军试图依托市中心的坚固建筑构建防御支点,俄军则采取侧翼迂回战术,集中力量猛攻城区核心地带,双方重型武器持续对轰,阵地反复易手。乌克兰空军打破此前的谨慎态势,出动米格 - 29 与 F-16 战斗机,发射铁锤导弹及 JDAM 滑翔制导炸弹,精准打击城区内的俄军突击部队;俄罗斯空天军随即展开反制,苏 - 34 轰炸机携带 FAB 滑翔制导炸弹,对乌军阵地及后勤补给线实施饱和式轰炸,战场上空战机轰鸣声此起彼伏。即便乌军第 95 空突旅紧急驰援,也未能改变城区战局的胶着态势。

11 月 11 日深夜,俄军发起开战以来规模空前的无人机空袭行动,200 架沙赫德 - 136 自杀式无人机彻夜突袭,乌克兰多州关键设施陷入瘫痪。这些被乌军称为 "伊朗小摩托" 的装备,集中打击了乌克兰全境的电力能源、铁路交通等核心基础设施。顿涅茨克州克拉马托尔斯克能源设施、基辅州博古斯拉夫能源系统、文尼察州拉季任热电站均遭重创,哈尔科夫州洛佐瓦火车站、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铁路枢纽及敖德萨州能源设施也未能幸免,多个主要城市接连出现断电断供的紧急状况。

前线战局溃败与后方基础设施瘫痪的双重打击,让乌军士气彻底瓦解,乌军精锐老兵绝境放下武器,集体投降暴露前线补给与战力危机。11 月 11 日,被围困在季米特洛夫市与米尔诺格勒市的乌军先后选择投降,其中米尔诺格勒包围圈中,乌克兰第 38 海军陆战旅的 25 名老兵集体缴械。这些士兵已连续坚守三个半月,最终因弹药耗尽、粮食短缺且得不到任何援军接应,无奈选择停止抵抗。值得注意的是,他们并非临时组建的国土防卫旅,而是具备丰富作战经验的精锐力量,这类兵力的损失,根本无法通过抓壮丁的方式弥补。幸运的是,大雾天气为他们的投降提供了掩护,成功避开了己方督战队的袭击与无人机轰炸的风险。

随着寒冬季节的临近,乌克兰的处境愈发艰难,美媒发出严峻预警,乌克兰难捱能源寒冬,2026 年战局已呈一边倒态势。美国媒体分析指出,俄军持续打击关键基础设施,导致基辅等大城市频繁陷入断电困境,供暖系统已濒临崩溃,而北约成员国因武器库存告急,对乌援助已大幅缩水。专家担忧,在缺兵、缺弹、缺能源、缺援助的多重压力下,乌克兰将难以支撑到 2026 年。俄军在夺取红军城后,下一步将直指扎波罗热核心区域,战场主动权已完全掌握在俄方手中。如今乌军连建制完整的连级部队都难以维持,这场持续多年的冲突,最终走向已逐渐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