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里的主角廉颇和蔺相如最终结局如何?答:他们结局都很凄惨,其中一个还是被活活气死的,能猜到是谁吗? 蔺相如和廉颇结局凄惨的背后原因,都与长平之战有关,而提到长平之战,就不得不提到“纸上谈兵”的赵括。 赵括是赵国名将赵奢之子,自幼熟读兵书,自认为是天才。他与在战场上用实践被封神的廉颇,完全是两类人。 公元前263年,秦、赵两国为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战争。赵国的主帅正是廉颇,因廉颇身经百战且战功赫赫,秦国非常畏惧他。 所以一开始,秦军将领白起刚准备与赵国大战,就被秦王召回,没办法,秦王料定只要有廉颇在,秦兵就讨不到好处。秦王非常清楚,要打赢赵国的关键,是干掉廉颇。 不久后,急不可耐的白起再度请战。秦兵想速胜,廉颇一早就看透了他们的心思。为了对抗秦兵,他稳坐城池,以最快速度将城墙加高加固,不论秦兵在城下如何叫阵,他都稳如泰山。 廉颇想得很清楚,只要挫败了秦兵的速胜计划,秦兵就很好收拾了。 眼看着双方已经处于僵持状态一年了,秦兵毫无进展。但他们当真会因此而无计可施吗?答案是否定的。秦兵那边想到了用离间计干掉廉颇的办法,于是,秦国丞相范雎就开始散布谣言说“秦兵根本就不怕廉颇,而是怕天才的赵括。” 赵王本就对廉颇只守不攻的举措很是不满,听了谗言后,更加认为廉颇是怕秦军的威力了。于是,赵王中了范雎的反间计:他撤下了廉颇,而换上了赵括为主帅。 结果可想而知:赵兵大败,赵括被杀后,几十万赵军被活埋。这一战中,赵国失去了绝大多数的青壮年劳动力,从此一蹶不振。 被撤换下来的廉颇在闲职上待了七年,期间,他对赵国的惨败一直耿耿于怀,他多次上书请求复职,然而结果却未能如愿。 最终,廉颇在抑郁中离世了,他死后,被葬于信陵山下。 而蔺相如的结局则相对更惨,所有学过《将相和》的都知道,蔺相如口才出众,是个能屈能伸的大才子。 可蔺相如还有另一个特点,就是容易着急,他虽是文人,却性子极刚烈。这也是他当年为了保住和氏璧,敢威胁秦王说:他若不答应拿15座城来换,自己就和和氏璧一起撞碎在柱子上。 也只有如此刚烈的蔺相如,才敢在秦王与赵王渑池会上,为了保住赵王的尊严,以与赵王“同归于尽”相要挟,逼迫秦王击缶。 所有性子刚烈的人,都喜争那一口气,尤其当那一口气与国家相关时。 长平之战后,得知赵国40多万大军被秦军活埋,蔺相如当即吐了几口鲜血。之后,他就一病不起了,没多久,他就再度吐血,并一命呜呼了。没错,他是被活活气死的。 廉颇和蔺相如留下了“将相和”的千古佳话,但他们的结局却如此凄惨,当真令人唏嘘。 他们的悲惨结局,也间接告诉世人:国将不国之时,没有谁真的能活好,所谓“覆巢之下无完卵”是也。
《将相和》里的主角廉颇和蔺相如最终结局如何?答:他们结局都很凄惨,其中一个还是被
李满谈过去
2024-08-27 14:54:21
0
阅读:117
飝䎇
廉颇长平之战后,守邯郸攻燕国,封信平君达到人生最高峰,后新王登基要夺其兵权,叛逃到魏国,后面赵王想启用廉颇,受郭开陷害才引出那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