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进城生活的农民:你是否已在布局自己孩子的未来?你为他在本市买房,还是为他去大城市买房呢?】中午,到饭点了,在漯河市郾城区辽河路与嵩山路附近环视了一圈后,我的目光落在一家周口羊肉烩面馆的牌子上。苦夏,人的胃口大多不好,没有什么食欲,也不知道吃什么好。于是 ,我决定走进这家烩面馆店,只当是尝尝鲜。 落座后,一个三四十的女人,迎过来,问我吃什么。我看了一眼墙上悬挂的菜品和主食,说,你就给我来一碗羊肉烩面吧。小碗的。因为小碗10元,大碗12元。吃小碗也能吃饱。 看女人的身着打扮,应该是老板娘。 女人向后厨的方向喊一声:“小碗烩面一份。”我并没有听到后厨的回应。或许这就是老板娘和后厨的默契。 大概十几分钟过后,一个上了年纪的阿姨,端来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放到我面前的餐桌上。 老板娘在距离我二三米的圆桌前坐下来,和她对面的一个五六十岁的男人聊天。从两人的聊天中得知,男人是她的老顾客,经常光顾她的小店。 两人的聊天主题有点跳跃,一会儿说孩子上学的事情,一会儿又聊起学区房,过一会儿,又提及了年轻人压力大,不远生育的问题。这时,我才知道,原来这个上了年纪的男人就是附近一所学校的退休老师。 这里有一所学校叫漯河市第二试验中学,很多当地人叫她二实验。由原来的漯河五高(老郾城二高)更名而来的。据这位老人说,学校给他们老师免费提供了每一人一套家属楼。学校要求只能自住,不能买卖。我的目光再一次投向他,或许这个老人就是从漯河五高退休的。 后来政策放宽了,有的老师不在这里居住了,就把这里的房子给卖了。不过教师家属楼是很多年前盖的,也没有电梯。又破又旧,在楼市中根本卖不上价。5楼两室一厅一套也就是十几万元。所以,这房子适合居住,哪怕收拾干净了,当学区房出租去,但不适合卖。 老板娘说,我是不操心给孩子买房了,多攒点钱,供他们上学。这个老人说,房子的红利过去了。买房用作投资,在漯河这样的小城市已经赚不到钱了。 老板娘说,现在的孩子,大部分都是高中考上大学,等4年之后大学毕业,就在当地就业了。你还指望他(她)回到漯河啊?还不如多攒点钱存着,等到以后在他她所工作的城市买房时,做父母的可以给他们提供一个首付。 退休老教师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一个规律。既然他能够凭借努力,走出这个小城市,回来的几率很少。他们的目标就是他工作和喜欢生活的城市。父母不能拖他们的后腿啊!” 听了两人的一番对话,想想正如他们所说的那样。而残酷的现实的确也是如此。要不然,为啥现在的农村没有年轻人了呢。 以80后为例说起,我们的父辈那一代人现在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他们是真正的农民。大多没有想过进城生活。他们的子女现在大多走出农村,要么在县城买房,要么在市区买房。这是第一波走出农村奔向城市的人。 而这第一波进城的农民子女,他们的孩子现在大多都在上初高中。你觉得未来十年、十五年之后,又有多少会留在这个小城呢。他们向往和目标所及的至少是省会城市,甚至是一二线城市。所以,作为他们的父母,还是想着等他们毕业回来,留在这个城市,于是提前把他的房子买好,等他们结婚入住。往往事与愿违。 有大格局有远见的父母,不会这样想,他们为子女要么不买房,要么就在省会城市买房。 我认识的一个在某家著名企业做会计的大姐,六七年前就开始布局了。那时候,就给她刚上小学五年级的儿子,在郑州首付一套房子。她说,我儿子如果聪明勤奋,将来考上名牌大学了,不在郑州工作生活。可以卖掉郑州的房子去一二线城市买房。 如果我儿子不是上学那块料,就是一个普通人,在郑州有一套房子,可以提升他的身价,至少他想在郑州工作,可以不操心房子的事情了。在郑州生活压力也就没有那么大了。 总之,这是一盘大棋,总之,这是提前在给她儿子铺路。至于怎么下,全靠自己。至于你有这个能力为他铺路,也是全靠自己。你说,是这样嘛? 但是有一点,我不赞同,把压力都压在自己一个人身上,哪一天,自己先垮掉了,该怎么办呢?所以,我认为,还是顺其自然吧。根据自己的能力,父母能帮一把是一把,帮不了,也别责怪父母。
【第一代进城生活的农民:你是否已在布局自己孩子的未来?你为他在本市买房,还是为他
混迹北京的漯河人
2024-08-26 15:50:40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