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女士受邀参加朋友聚会,她因此左右为难,不知道该如何选择。
有一部分原因让她想去,又有另一部分原因让她不想去,无论做哪种选择,似乎都不是她真正想要的结果。她甚至希望,要是没有接到这个电话就好了,她就不用面对这么艰难的选择了。
女士的想法听起来好像有些不合逻辑,“没有接到电话就好了”,不就是等于她不去吗?这位女士并不这样认为,她觉得,没有举行聚会,或对方没通知她,是对方的问题,但已经知道有聚会了,却选择不去,就是她的问题。
这样听起来,好像这位女士很在意,是不是她的问题。
她很担心,怕由于她错误的选择,导致了问题。如果这个问题是别人导致的,那她就不用负责了。也就是说,这位女士很担心为一些她导致的不如意的后果负责。
在这里我们不讨论这种思维模式的成因,仅仅只谈如何处理。
我们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有可能导致某件事情结果的变化。如果我们非常畏惧不好的结果,也就等于我们强烈想要控制好的结果。这给自己施加了极大的压力,对自己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每一步都必须正确。”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长期处在这样的压力环境中,必然会觉得非常痛苦。这个人的世界也会被禁锢在很小的,TA认为安全的环境中,生命很难真正展开。
放过自己,不仅仅是说要允许自己犯错,更是要允许自己的生命向前推进。
已经接到电话了,就是一个生命的推进,不需要倒带,回到没有岔路的安全路线上去。向前走,无论做什么选择,都接受这个选择带来的后果。就像既然选择了一条能看到风景的泥泞小道,就不需要自责为什么当时没选另一条平整的大道,答案显而易见,那条路上没有风景。不断倒带,只会让自己看风景的心情也一并失去。
没有正确答案,只有当下的选择。选择了,就全然接受它,忘记其它答案,你的生命将会因为流动而变得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