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软科世界大学一流学科排名》重磅出炉。而《2025年软科世界大学一流学科排名》新增人工智能学科,中国高校表现亮眼,在全球格局中形成显著竞争力。
其中清华大学以全球第二位跻身前十强,浙江大学位列第四,两所顶尖高校共同构筑起中国 AI 学科的第一梯队;更值得关注的是,浙江省新型研究型高校西湖大学以第四十四位的成绩闯入全球前五十,与浙江大学携手实现浙江省 AI 学科的双重突破,彰显出中国高校在该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清华大学人工智能学科依托2024年成立的人工智能学院实现体系化发展,由图灵奖得主姚期智院士领衔,聚焦“人工智能核心”与“人工智能+”两大方向,前者涵盖崭新理论、具身智能、底层架构等关键领域,后者则推动 AI 与医疗、制造、能源等垂直领域深度融合。
学院创新实行导师组轮转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多课题组实践中明确研究方向,同时通过117门AI赋能试点课程与38门通识课程构建完整培养体系,2025年更计划扩招150名本科生打造交叉复合型人才,其科研与教学的协同优势成为排名跃升的核心支撑。

浙江大学人工智能学科凭借学校55个上榜学科的综合底蕴,构建起跨学科融合生态。作为全球上榜学科数量最多的高校,浙大依托计算机科学、控制工程等优势基础,重点布局智能计算、人机交互、智能系统等方向,形成“理论突破——技术研发——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
借助长三角产业集群优势,浙大与头部科技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在自动驾驶、工业智能等领域的成果转化能力显著,这一特色使其在软科“科研影响力”与“国际合作”指标中表现突出,稳居全球第四。

西湖大学人工智能学科虽成立时间较短,但凭借精准定位实现快速突破。工学院人工智能系由欧洲科学院院士金耀初领衔,其连续六年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在可信AI与通用人工智能领域发表论文500余篇,引用量超5.5万次。

学科聚焦具身智能、AI安全等前沿方向,依托“新型高校”体制优势,构建起以顶尖PI为核心的研究团队,3位学者入选2024年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单,在跨学科研究中展现出强劲创新力,成为排名跻身前五十的关键动力。

浙江大学和西湖大学的突破离不开三重核心支撑。政策层面,浙江省将 AI 纳入数字经济“一号工程”,杭州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为高校提供场景支撑与资金保障;学科基础上,浙大依托“双一流”建设形成的综合优势,实现AI与55个学科的交叉赋能。

西湖大学则以“小而精”的定位规避传统学科壁垒;人才机制方面,浙大通过国际引智与本土培养构建多元师资,西湖大学则以灵活的 PI 制吸引金耀初等顶尖学者,形成差异化发展优势。
报考西湖大学人工智能学科具有显著前景,这是因为西湖大学年轻,走的是“小而精”的精品化育人的道路。

在师资层面,学科由国际顶尖学者领衔,师生比高且科研资源集中,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顶会论文发表与专利研发的机会;培养模式上,依托导师的优势与跨学科平台,学生可深度参与可信AI、柔性电子等前沿项目,与浙江大学共享部分科研设施。
在就业与深造方面,借力浙江数字经济生态,毕业生可进入阿里达摩院、之江实验室等平台,或赴欧美顶尖高校深造,新型研究型大学的标签更具国际认可度。随着学科排名持续攀升,其人才培养价值与职业发展空间将进一步扩大。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