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力资讯网

不想做“影子供应商”的商家,都跑去飞猪了

作者 | Tniniuo编辑 | Sette1以前“双11”大家都是在吹哪个主播又卖了几个亿,哪个品牌又秒光。但今年飞猪

作者 | Tniniuo

编辑 | Sette

1

以前“双11”大家都是在吹哪个主播又卖了几个亿,哪个品牌又秒光。

但今年飞猪“双11”有两个特别有意思的数据。

一个是,GMV破千万的商家比去年多了30%。另一个是,旅行社商家数量暴涨160%,不少商家初次参加就是百万业绩。

千万GMV多么?其实不算多,在飞猪体系里差不多是中腰部商户。

那么问题来了。

为什么飞猪上可以成长出如此多的中腰部商户?这些中腰部商户,以及旅行社又为什么不去OTA卷,偏偏愿意跟飞猪玩?

很简单,因为飞猪,给了他们“自主经营”的待遇。

这些中腰部商户,以往和一些OTA的合作中,压根是没有“自主经营权”的。

尤其是旅行社商户,简直惨的不行。完完全全是大型PUA现场。

举个简单例子,在一些OTA平台,排名靠前的旅行社产品几乎都是自营产品。而非自营产品,在搜索展示页面下,并不会显示由哪家旅行社提供。

消费者只有点进产品,才能看到具体产品提供商。

但你以为这些所谓的自营产品,真的是OTA自营?实际上大部分也都是由第三方供应。OTA只是贴个牌。

很明显,OTA这么做的目的,就是让旅行社彻底“去品牌化”、彻底“无名化”。

你们旅行社提供的产品,贴我OTA的牌,变成我的“自营”。你的服务,用我的标准,变成我的“体验”。旅行社在平台上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做个沉默的、听话的、低成本的商品提供者。

最好你连自己叫啥都别记得,乖乖当OTA的“影子供应商”。

这还不算完,学会“自我阉割”仅仅是第一步,同时你还要赚得少一点。

比如,旅行社要先将旅游产品销售给OTA,OTA再按一定比例加价销售,卖给用户。虽然OTA在这个过程中已经赚了产品差价,但旅行社仍要再付给OTA一笔“后返佣金”。

里里外外,OTA可以通过一条线路产品,从旅行社身上薅下来两朵羊毛。

但你以为只是被薅两次?

OTA上还有各种隐形的“苛捐杂税”。想排名靠前?烧流量费。想上个活动?再交一笔。一句话,想有流量?得加钱。

中小商家那点家底,哪够跟大品牌在流量战场上硬碰硬?说白了,这就是个“钞能力”竞技场,没钱的只能当炮灰。

更绝的是,现在平台连客服成本都慢慢转嫁给旅行社了。OTA啥也不干,只负责抽水。

这就好比你租了个摊位在超级商场里卖货,听着挺美是吧?

但场地费,它照收。流水抽成,它照拿。你想让客人多看你一眼?行啊,再交一笔“灯光费”,不然你的摊位永远在阴暗角落里。客人来了要试吃试穿?对不起,“体验服务费”另算,不然连试衣间都不给你用。

你辛辛苦苦攒下来的回头客,商场扭头就把他们引到隔壁你的竞争对手那儿——美其名曰“丰富顾客选择”。

你出钱出力出人,最后发现自己就是个给商场“打工”的匿名供货商——利润大头被拿走,品牌认知度为零,客户数据不归你,连大声说句“老子是XX品牌”都不行。

你说这玩意它是合作吗?

明显不是,这是“平台当裁判又当运动员,还顺手把你的球鞋没收了”。

2

双11搞了这么多年,很多人也都疲了,为啥飞猪这次能让人眼前一亮?

飞猪本身佣金率在行业里不算高,但这不是最重要的。

到现在为止,能叫上名字的旅游平台里,也就只有飞猪还让小商家开店了吧?说得更直白点,商家用心做出了好服务,用户还想下单,或者口碑影响到更多的人想下单,还能找到你,有复购,有沉淀,不是一锤子买卖。

也就是说,在飞猪,商家有站着挣钱的机会,一个能留下自己名字的舞台。这在今天这个平台为王的世界里,已经算是一股清流了。

你是“疆游天下”,你就是“疆游天下”;你是“奢游国际”,你就是“奢游国际”。消费者认得你,记得住你,下次还来找你。这不就是品牌最原始的积累吗?

而且飞猪进入阿里to C业务的大版图后,尤其是和88VIP、淘宝大会员加深打通之后,流量也上了一个大台阶。

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是飞猪App里那些专门来找旅游产品,目的明确的“搜索流量”,还有来自淘宝、天猫那片汪洋大海的“逛街流量”。

你想象一下。一个88VIP用户,她本来只是在淘宝上闲逛,看看衣服、瞅瞅化妆品,有钱、有品位、爱生活。

突然之间,一条马尔代夫“玻璃海+水上别墅”的精致视频内容,或者一场飞猪官方直播间里主播声情并茂的讲解,就通过推荐流“啪”一下推到她脸上。

你说它是 “需求唤醒”也好,“精准偷袭”也罢。

总之就是,用户本来没想着要订旅游,但在“逛吃逛吃”的氛围里,情绪到位了,冲动劲儿上来了,手指一动,“啪”就下单了。这种流量的转化效率,远比在传统OTA里和无数同类产品拼价格、抢排名要高得多。

所以奢游国际创始人谢琼说得就很实在,我们做马尔代夫这种高客单价、强内容属性的产品,玩的就是内容和定制。和淘宝这个巨大的内容场,特别匹配。

漂亮的旅行图片和视频,能直接精准“投喂”给那些最有可能心动的高价值用户。尤其在飞猪入淘以后,流量效率明显更高。十一那一波已经有所体现。

今年“双11”奢游国际也达到了千万GMV。

很明显,飞猪目前这种“流量红利”,对于中小商家,尤其是懂内容、有特色的新商家来说,就是一场难得的机遇。

它意味着你不是只有烧钱去砸排名这一条路,只要你的货品有特色、内容做得棒,就有机会被系统发现,并推荐给潜在的“对的人”。

3

再说“双11”这个时间点,其实对于旅游业来说也很巧妙。

按理说,11月对很多旅游目的地来说,就是“贤者时间”。而且大家刚过完国庆,钱包和假期都进入了CD冷却期。

传统旅行社这时候干啥呢?老板带头摸鱼,员工半休半假,整个行业进入“猫冬”状态。

但飞猪这些年一直折腾“双11”,一开始没啥大动静,到现在反而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了:这不就是一个“旅游界的反季清仓大促”嘛。只不过,清的不是库存,是用户明年蠢蠢欲动的出行欲望。

新疆“疆游天下”旗舰店负责人宋俊岐说:“11月本来我们都半休息了,结果双11一来,忙得跟旺季一样。”

而且这种忙,不是瞎忙,它忙得有价值。

对商家来说, 这是在淡季里硬生生开辟出一条“生产流水线”。员工有活干了,酒店房间、机票座位这些资产被提前盘活了,大家看着囤货数据,多少也能对明年业务水平有个大差不差的评估。

更通俗点说,“双11”最大的作用就是替商家现在就把明年的客人都给“锁”了。在淡季就把旺季的部分客源和收入给“预支”了,把不确定的需求变成了确定的预约。

这恰好解决了旅行行业最头疼的两个问题:淡季没单子,旺季没位子。

最关键的是,现金流来了。淡季有收入,让团队能稳定,可以说是雪中送炭。

所以,飞猪还要搞“双11”,本质上不是卖货,是在帮商家穿越周期。

最后说点实在的,剥开所有GMV的增长数据和那些漂亮的增长百分比,飞猪这次“双11”,中小商户能拿到业绩,最核心的一点,恰恰不是因为它平台本身有多牛逼、技术多炸裂。

而是在大部分平台绞尽脑汁为自身利益和品牌最大化的时候,它在商业模式上没那么贪。

它干对了一件最简单,也最困难的事:它听懂了中小商家在坟场一样的市场环境里,心里那点最朴素的呐喊。

中小商家要的是什么?

不是嗟来之食式的流量施舍。

为了点残羹冷炙卷生卷死,最后除了疲惫和亏钱,什么都没剩下。还要永远活在平台的“恩赐”之下,永远长不大。

他们要的,是一个公平起跑的机会。 是平台别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是在规则面前,大品牌和小店铺都能有个说理的地方。

他们要的,是品牌能真正地成长。 是能让消费者记住“我叫什么名字”,是能让我今天攒下的客户和口碑,明天还能继续生效。

好的平台,不是教你怎么跪着才能把钱挣了,而是给商户一片土壤,让它们有机会从一棵小草,长成一棵能自己扎根、自己吸收阳光的树,最终站着把钱挣了。

飞猪这次,你说它完美无缺吗?未必。

但至少在这个“双11”,它给了无数被挤压、被忽视的中小商家一个能挺直腰杆、报上自己名号做生意的机会。

这在当下这个传统OTA平台霸权横行、内卷成疯魔的时代,已经算是一股难得的清流,甚至可以说是叛逆了。

它证明了,生意,或许还可以有另一种不那么“跪着”的活法。

就这么回事儿。

图片来源于摄图网及网络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