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真心觉得历史地位应该高于《沁园春》,千万不能被一些人带偏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尤其是上海沦陷后,中国内部出现了大批的“亡国论”者,那些人认为“中国的武器不如人,再加上国民党军队频频后退,我们最后会被日本吞掉。” 还有一些“速胜论”者,特别是台儿庄大捷后,这些人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认为只要多来几个“台儿庄战役”,日本一定会被赶出中国。 其实无论是哪一种“论断”,都是非常危险的,换句话说,中国这么大,让日本吞掉有点天方夜谭,但是如果真的走错,真的会非常危险。 怎么办? 当时毛主席正在延安,寒冬刚过,陕北乍暖还寒,毛主席在冰冷的窑洞里思考了很久,他思考了一个终极问题,那就是中国到底会不会亡? 毛主席的答案是:不会。 但会不会速胜? 毛主席的答案是:不会,抗日战争是持久战。 但是,如果单纯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告诉全国人民,我们一定会胜利的,这岂不是喊口号? 那就必须要有论断,要科学地进行一系列问题的解答,对于当时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要回答出来这个问题,是极其困难的。 关键在于,要非常正确,并清楚地认识历史,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还要善于运用唯物主义辩证法分析历史事件的各个方面,最后得出惊为天人的论断。 最后,毛主席先是概括出中日战争的性质:中日战争不是任何别的战争,而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和帝国主义的战争,可以说是决一死战,因为日本已经放下狠话,3个月内消灭中国。 然后,毛主席从交战双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民主,民心等等问题,开始逐一分析,通过对比中日双方在这场战争中的利弊,揭露这场战争的本质。 那就是,日本强,中方弱,日本在退步,中国在进步,日本是小国,中国是大国,日本寡助,中国多助。 这些诶特点只要可以全部一个字一个字地总结出来,那就按照历史发展规律,按照唯物主义辩证法来分析,认识到中日战场发展的必然规律,从而做出准确的预见。 毛主席在这篇长达5万多字的文章中强调,在双方的较量上,每一方只限于在一定阶段一定程度上的取胜和失败,所以毛主席认为,这场“决一死战”,正能是持久战,而不会是速战速决,大概需要七八年时间。 所以,毛主席分析了三个阶段,即:敌人进攻,我军怎么防御。敌人慢慢变弱和我们进入僵持阶段。最后敌人退却我军反击阶段。 毛主席进一步详细阐发了各个阶段敌我力量对比和战争形势和变化,分析了影响战争的诸多因素和战争发展变化的可能性,充分发挥游击战、运动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等多种不同战法的特点和优势,发挥战争中的能动性,主动地、灵活地和有计划地打击敌人、保存自己。 说的简单的,毛主席不仅告诉全国人民,我们不会亡国,而且还会取胜。另外他还直接了当地告诉中国人民和中国军人,我们应该怎么打才能取胜,从理论到实践,从方向到实操,都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就像是一份说明书。 据说,《论持久战》印刷后,白崇禧曾给蒋介石看,蒋介石也觉得不可思议,还让国民党军官人手一本,看得出来,蒋介石也深深被这本书折服。 另外还有个问题,有人问,当年《论持久战》是公开发行的,既然是“说明书”,不怕日本人知道吗? 这就是毛主席的高明之处,即便是当年日军将领彻夜苦读这本书,也不会明白这本书的精髓,或者说,他们只会着急地想应对之策,根本理解不了毛主席书中的真正含义。 简而言之,毛主席已经把这场大战的规律摸透了,我就明告诉你,我已经怎么打你了。对方呢,只会被这本书吓到,处处隐藏自己的缺点。 1945年9月2日,日本侵略者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抗日战争的进程和结局雄辩地证明了毛主席的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准确地把握了战争的历史进程,从这里我们可见毛主席的科学预见的精确性。 毛主席的伟大不言而喻。 这本书的地位,不言而喻。
今天读了毛主席的《论持久战》,真心觉得历史地位应该高于《沁园春》,千万不能被一些
另子维好故事
2024-08-20 18:13:37
0
阅读:401
息灭贪瞋痴
不同类型不同题材比啥
息灭贪瞋痴
都是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