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剖析与金丹换骨的秘密。 当今一些人,经常痛斥儒家,认为儒家思想祸国殃民。还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4-08-18 15:33:01

儒家剖析与金丹换骨的秘密。 当今一些人,经常痛斥儒家,认为儒家思想祸国殃民。还有一些人,特迷信儒家,穿着古装,表演古礼,几欲复古。 这二者其实都不正常,恐怕其中没人真了解儒家学说,其思想作用。 首先讲,一些复古的形式,没必要的,但儒家思想目的也并非祸国殃民。 其实,我们现代人一想到儒家,就如同想到一个刻板的宗教体系,想到了君君臣臣那一套,那个其实是儒家学问思想外在表象的一个固化,是古人们为皇权父尊地位,借助儒家搞出的东西,一僵化就过头了。 其实即便孔子,也不是个死板教条的人,他教徒弟也是根据各自性格,勇敢鲁莽的子路,就教他做事缓一缓,胆子小的子夏就鼓励勇敢一些。 孔子杀少正卯也不讲家规国法,他自己周游列国被拒,惶惶如丧家之犬,哪里还顾得上死板教条的规矩礼法。 但儒家原始的学问思想,是有制定社会规则目的性的,是时代的产物,而社会随着向前发展,人们越来越放纵任性,直至今天,人们尚自由不愿受约束,别说儒家规矩,什么规矩都不想遵守,和尚不吃斋,道士娶媳妇,别的什么的,国际法有时某些人都不遵守,但大伙都不守规矩,社会就开始乱套了。 而实际当初孔子时代,楚晋交战,晋军有个人逃跑时车轱辘陷坑里,楚军教给他撬上来后,又追他,一会儿他车轱辘又坏了,楚军又教他修好了车,然后又追他。现代人看起来像笑话,实际这就是当时各国为了社会稳定发展,不至于恶性循环不可控,形成的社会风俗,类似潜规则一样的公约规矩。 当时交战规则一般有不斩来使、不鼓不成列、不重伤、不擒二毛、不逐北等。 实际类似这些规矩,不但中国人有,外国人也有,不但汉人有,别的民族也有,外国人的挑战决斗,就不许别人插手,草原民族打仗,不够车轮高的小孩是不允许杀的。不过有时打急眼了就不守规矩了。到了民国时期,各路军阀其实还讲一些规矩,虽然军阀混战,但都战败了只要通电下野,或者承认对方,胜方是不杀败方首领的。为什么这样,就是为了向大众表明是为公不为私,但也有坏规矩的,徐树铮就杀了陆建章,所以后来冯玉祥就杀徐树铮。 直到今天,我们看一些港台黑帮影视剧,也会发现黑帮有个规矩,就是祸不及家人。当然,不守规矩的人什么时代都有。 但孔子那个时代,许多儒家思想学问,正是因这些规矩才相辅相成的。 乱世打斗尚有规矩,盛世朝会也不可没规矩,如刘帮初当皇帝,朝会时各大臣将领,仰仗军功,乱哄哄的,各说各的,吵杂不休。但是采纳儒家礼法后,同等级官员穿一样的衣服,文武分列两边,有秩序的行礼,一个个奏表议事,就形成了个管理套路,皇帝觉得有尊严,大伙觉得不乱哄。 实际这些都延续到今天了。而且不光中国,世界各国议会议事,没工作牌能进去么?大街上的执法人员,没制服谁认可? 实际最初的儒家是循道的,是根据人性与社会,很有哲学思维的一套学问体系。 现在的一部分人。四书五经没读过,也没仔细深入研究,就人云亦云的去反儒家,有些人,都已经现代社会了,有现代礼仪了,还峨冠袍服的去复古礼,都是些刻板之人或跟风无主见之人。 而儒家学问书籍,如果真长时间学习的话,可以金丹换骨,易性改命。这个说法不是今天才有,而是一直就有。 其实想想很有道理。为什么说有道理?因为儒家学问,是讲究制自性平衡社会的。什么叫修养?人能制性才叫修养,而儒家倡导的礼义,廉耻,忠孝,仁爱等,对于个人而言,全是制自性遵从社会的法则。 人的命运走向由什么控制?由自己性情控制么!只有性格向一个好的方向转化,命运才能有所改变。 人能制性,才能量阔器容,才能接世纳物,才可以进步升阶。 如果只是增长文采,但心胸不开阔,器量不容物,老觉得自己天下第一,怀才不遇,这个不但对命运无益,反而有害。孙登劝嵇康,孙思邈劝卢照邻就是例子。 所以,中国古贤达,与人讲学,他让人学底蕴,不是让人学浮华文采。 他们对儒学对文学的理解与今人几乎全然不同,他们不会教小孩先学《诗》,为什么?因为太容易渲泄性情无制了,只有通过儒家一些学问,把自己性格中缺陷修补了,能厚德载物了,胆子小知道勇者不惧了。偏激的人知道平衡中正公道了。这才慢慢教文学,不管文章也好,诗词也好,其中渲泄情绪的部分还十分掌握分寸火候,追求的其实是敦厚,蕴蓄,以便于理智应世,自性修养。 而古儒家经典,教的就是这些,真正能看懂运用的人,真的会易性改命,由性情变到气质化,到器量阔筋骨易。骨轻之体也会生出厚重气度。这都是读书积阴德改变性气命运了。 我个人为什么不喜欢一些网红,大奖文人,知名专家等人的学说文章,诗词等,并不是他们文采如何等原因,重要一个指标就是他们教人肆意渲泄情绪,这种作品对人修养半点好处没有,对民风引领,对社会稳定发展半点好处没有。 还自以为是,自觉伟大,实际文气淫戾,文风浮躁,不但不伟大还特下作。 实际我也特反对一些人的现代诗,自杀了一个又一个还不觉得异常。

0 阅读:0
默玄吟雷爱文学

默玄吟雷爱文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