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塘无人区,以其神秘莫测的自然环境和极端恶劣的气候,成为了探险者心中的终极挑战之地。
正是这片无尽荒凉的土地,隐匿着无数未解之谜和离奇的故事。
几乎每隔几年都有人进去后便神秘的消失,再也没有走出来……
一、无梦到羌塘
羌塘在藏语里的含义是“北方空地”,举目望去,到处是星罗棋布的湖泊、空旷无边的草场、雪山和冰川,还有无穷无尽的盐碱地,荒原、沙地,当然还有世界上最美丽的星空。
无人区里大雪茫茫,冬季所有的液态水都冻成冰,夏季还有沙尘暴、龙卷风,刮起暴风雪时,数米外的事物都难以分辨,更别提任何手机信号和补给。
这里是人类的禁区,却是野生动物的天堂。有野驴、藏羚羊、野牦牛,还有狼群、藏棕熊等猛兽,大自然的生死轮回,荒原上遍布野生动物的骸骨……
清末以来,前往羌塘的主要都是外国探险家,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测量人员和部队也有进入。
羌塘一直都是封闭且神秘的,到后来广为人知,要到新世纪2000年代往后了,进入互联网时代,新兴起的民间驴友探险群体开始崛起,他们把触角伸向了这片无人区。
驴友徒步穿越羌塘无人区,在他们自己看来,是一个丰碑式的成就,目前有记录在案的成功穿越者只有十来人,这其中,还不断有意外死亡事故发生。
2000年往后成功徒步穿越羌塘的驴友(有记录在案的)
1、2009年4月,丁丁与老苟推单车穿行近1100公里,这是中国户外爱好者第一次骑行穿越羌塘。
2、2010年4月,杨柳松一人一骑耗时77天,开创驴友第一次单车西东横向穿越羌塘先河,他的经历被改编成电影《七十七天》。
3、2015年4月,墨颜、寒啸等队友共四人,推单车从南向北纵穿羌塘,历时39天。
4、2015年7月,江湖故人、阿贵两人两骑耗时35天南北纵穿羌塘东线。
5、2016年3月,吴万江一人一骑,耗时52天以伞帆自行车的方式,首次完成了完整的东西横穿线路。
6、2017年3月,天津小伙李志森一人一骑西东向横穿羌塘,艰难跋涉33天后到达玛曲乡。
7、2019年3月,李志森、林夕、冯浩三人横穿羌塘,途中由于意见不合,分道扬镳。两个月后他们相继走出无人区,随后三人均被行政处罚5000元。
2015年,新疆、青海、西藏联合发布公告:禁止一切单位或个人进入阿尔金山、可可西里、羌塘三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非法穿越活动。
不过,对于这片上百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来说,管理起来非常困难,这个禁令并没有多少实际效果。
而近年来,一些探险者在羌塘的失踪事件,为这片土地蒙上了一层厚重的阴影。也激发了人们对于探险者命运的好奇与关注。
二、消失的刘银川
刘银川是湖北襄阳人,1988年左右出生。他是个资深的驴友,日常装束都是身穿户外服、扎起一头飘逸的长发,脸上的肤色因为天长日久的徒步而变得黝黑,一根狼牙挂在脖子上以保平安。
刘银川的网名叫“旅人·夏”,他是这样解析其中寓意的:“生如夏花,如惊鸿一般短暂,如夏花一样绚烂。”
从他这个网名可以看得出,他是天生不羁爱自由的,探险是他热爱的梦想。
他是怎样迷上了徒步的呢?
刘银川大学毕业后,筹了十几万,与朋友一起做生意。那是他非常要好的朋友,但没想到的是,对方把客户资料偷偷转走,导致店直接关门,钱都赔进去了。
期间,他还有过一段失意的情感,多次遭遇现实打击之后,他慢慢思考着人生真正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2010年,时年22岁的他,第一次踏上徒步之旅。他喜欢沿路上的风景,一个人在路上的感觉,自由自在。
他说:“当我在徒步的时候,找到了一些自己平常看不到的东西。大自然是一个宁静的地方,你看不见争斗,看不到嫉妒,也看不到心计,可以完全让自己处于理想状态”。
从此,他便一发不可收拾,大部分时间都在路上,周边的人把他看成是疯狂的傻子,他默默接受了来自外界的不解,也不去辩驳。
当他不旅行的时候,就去打工挣钱,积攒上路的本钱,为下一次徒步做准备。
2015年12月,刘银川去湖南长沙一家书店应聘。
在面试时,他跟老板说好,不久后他要徒步川藏线,一来一回就是一两个月,因此他需要时间上的自由。
书店的老板叫徐海,自己平时也爱在各地自驾游,两人兴趣相投,也就同意了刘银川提出的要求。
如此一来,书店的工作更像是他的一种兼职,而户外徒步才是他的毕生追求。
在书店的日子,刘银川喜爱照看花草,每天一早会给所有植物轮番浇水。
其中有一株复活草,是他在外徒步时候看见的,这种植物极耐干旱,在缺水的条件下也不会死亡,他就把复活草寄回书店里,托同事们好生照料。
刘银川在长沙书店的打工生活很节俭,他对居住条件没什么要求,能住得下就行,看见有客人点了水果沙拉没吃完,他会把剩下的吃掉。
书店工作期间,他认识了女孩小曾,小曾也热爱户外,经常出外旅行,她欣赏充满故事的刘银川,后来双方发展成了男女朋友。
小曾这样评价刘银川,“他的眼睛让你感觉这个世界都是安静、祥和的,他的善良让人觉得是世界里仅存的那少类人。他有梦想,敢于实现,就已经是数亿人中的那少数的勇士”
工作大半年后,存够了路费,刘银川会出去徒步一两个月,书店的同事都知道他是位户外大神,每次结束一段徒步回来,只见他满脸的胡子邋遢,头发长到盖住脖颈,和出发时判若两人。
2016年7月,刘银川再次出发,徒步317国道,这是川藏公路北线,由四川成都至西藏那曲。
沿途他需要翻越川藏第一险雀儿山,走过无数弯道的达玛拉山,穿越茫茫的西藏那曲草原,他背着重装行李,一路风餐露宿,风尘仆仆。
最危险的时刻,是途经四川龙溪国家森林公园时,此处悬崖绝壁,刘银川背负40斤的行李,攀爬时从十几米高的悬崖摔下,当场晕厥,他没有食物,便采摘荆棘果为食,双手被沾满了上百根刺。
尽管困难重重,他仍然迎难而上,当年10月,刘银川走完全程2000公里路程,回到湖南长沙的书店继续打工。
年底时候,刘银川在书店举办“川藏旅行分享会”,他发表了演讲,讲述他的徒步故事,和粉丝们分享心得。
此刻的他,应该是意满志得的,内心充盈而快乐,他说,“我已经找到了毕生追求的梦想,就像摘掉紧箍咒的孙悟空一样,回到了自己的花果山”。
2017年6月户外圈爆出了一条消息:西藏藏客旅行社的创始人李翀,在阿里地区探索旅游线路时,不幸遇难。李翀是北京人,深耕西藏旅游路线的深度发掘,他用十多年的时间,走遍了西藏的每一个角落,被称为西藏户外旅行圈第一人。
刘银川对此颇有感触,转发了悼念李翀的文章:《西藏把神的孩子带走了》,并在朋友圈上写了一段悼词:“李翀太爱西藏了,所以想永远的留下来,这是户外人追逐的梦想,唯有他实现了。”
他致敬这个西藏户外的先驱,认为李翀是为理想而死的殉道者。谁知数月之后,刘银川便追随着李翀的脚步,这可谓一语成谶……
2017年9月,书店的老板徐海邀请刘银川结伴自驾去西藏。
徐海也是个户外爱好者,他和刘银川算是知己,惺惺相惜,所以才允许刘银川在书店里兼职打工,并且每年给他长时间外出徒步。
那天,老板徐海对刘银川说,“我们去西藏阿里吧,开我的车,路上有个伴。”
刘银川欣喜在望,他几乎未加思索便应承下来——毕竟再次踏上西藏的路,已在他心里像猫挠一般萦绕了很久。
徐海把越野车开到书店门口,刘银川将最后一件抓绒衣塞进行登山包夹层,金属拉链咬合时清脆的"咔嗒"声,惊醒了趴在书店窗台打盹的小猫,他俯身挠了挠猫咪毛茸茸的下巴:“嘻嘻,等我回来哈。”
汽车一路向西,行驶在219国道上,车载音响播放着刀郎的《西海情歌》,苍凉的弦音与引擎轰鸣在旅途中交织。
刘银川望着窗外渐次染红的天际,唇角扬起一抹期待已久的笑意。
行驶多日后,随着车内海拔计指针的攀升,空气渐次变得清冽,这是最接近天堂的地方,青草茵茵,牛羊成群,天湛蓝如画,云飘渺幻化,让人躁动的内心也变得安静。
前往阿里的路上,他们在一处神湖边上停车拍照,涨时退的湖水如仙境般醉人。
“太美了,真是一见倾心,一眼万年啊。”刘银川在湖边大声呼喊,他展开双臂,感受着西藏的空气与日光。
汽车经过日喀则地区的仲巴县,周边全是荒芜人烟的原野,他们好不容易到乡镇上,找到唯一一家有热水的酒店,但条件设施差,价格还很贵。
刘银川开玩笑地对徐海说,“我还是去桥洞下面扎帐篷睡吧,这么贵的房间太不划算,省一间房钱好了!”
阿里之行并非一帆风顺,徐海开车到了荒原上,谁知车辆陷进沼泽,两天一夜动弹不得。
刘银川户外经验丰富,动手能力很强,遇事会主动帮忙解决问题。他忙前忙后,联系救援车辆、给汽车补胎、找藏民购买补充汽油。
夜晚听见狼叫,徐海一阵紧张,刘银川却习以为常的说道:“放心啦,不远处有户藏民,有藏獒的地方狼不敢过来。”
在自驾的路上,刘银川曾和徐海聊过自己的隐忧:“我爸妈想让我回去,家里有田,可以修房子,他们希望我能安定下来,有个固定的工作,早点结婚。”
刘银川是矛盾的,在父母面前他很孝顺,但在徒步这件事上他不愿妥协,他对回家里生活根本没兴趣。
徐海问他:“那你内心是怎样想的?”
刘银川叹了口气,“别人很难理解户外人的真实想法,百善孝为先,但我做不到,实在力不从心。”
在他看来,每个人都有权利做出自己的人生选择,只是各自的道路不同。他狂热的爱上了徒步,这是一种执着的精神,并可为之奋斗一生。
理想和家庭两难全之下,关于徒步的事情,他便不再跟家人提起。再往后,更新朋友圈成了他“报平安”的一种方式。
但一直徒步也不是个由头,人活于世是要赚钱吃饭的。
刘银川也想过自己未来的职业规划,他希望有一天把梦想变成事业,在走完足够多的线路之后,他想开一间户外青旅,或一家户外俱乐部,就像小鹏的《背包十年》青年旅舍那样,赖以谋生,又不丧失自己的追求。
他清楚的认识到:“如果你没有钱,没有工作,家人和朋友不会理解你的行为,在你没有事业的时候,就算有梦想也无济于事。”
所以他给自己未来的事业制定了规划,效仿小鹏的《背包十年》,户外与商业结合。
在开展户外商业计划之前,刘银川有一个终极的梦想——徒步穿越无人区。
他这些年来的户外经历,从走初级难度,到中级,再到地狱级难度,这些锻炼,全部都是为了穿越无人区做准备。
对一个户外徒步探险者来说,徒步穿越无人区的象征意义,就跟登山者登顶珠穆朗玛峰,运动员参加奥运会要拿到金牌一样,是梦想的终点。
他心里盘算着:实现这个梦想之后,便安定下来,好好安顿家庭的事以及搞他的职业规划。
和老板徐海这半个月的阿里之旅,让刘银川想到了很多,他觉得自己的梦想不能再推迟了,他得去实施行动。
阿里之行圆满结束后,他与徐海在拉萨依依惜别。望着远处连绵的雪山,刘银川坚定地说:"我暂时不回长沙了,我得要去实现我的人生目标。"
作为资深户外爱好者,徐海完全理解这位挚友的选择。他拍了拍刘银川的肩膀,郑重地说:"兄弟,保重!我等着听你回来讲述穿越无人区的传奇故事。"
刘银川望向远方,眼中闪烁着憧憬的光芒:"这次穿越预计需要几个月时间,顺利的话,明年春节后我就能回来了,到时候我会回到书店,好好照料那些花草。"
两人紧紧握手道别,之后,徐海开车返回长沙的书店,刘银川则留在拉萨,为他的徒步无人区做准备。
在拉萨期间,因为要做徒步的前期筹划,刘银川暂住在“二二”青年旅社,这家青旅因老板名叫“罗二二”而得名。
刘银川首次遇见罗二二,还是去年他徒步川藏线时候,他在距离拉萨20多公里的地方休息时遭遇小偷,装备财物尽失。
当时罗二二正在青旅店门外安装路灯,看到刘银川一个人来住店,像个乞丐一样,衣服是破的,从头到脚脏的不得了,他上下打量着这个流浪汉,觉得很是怪异。
青旅里有块公共区域,供天南地北的人坐在一起分享自己的故事。当天刘银川就坐在大厅里,跟其他旅行者讲他一路上的经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