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有没有用? 历史当然有用,昨天,我看了易中天与小崔谈历史的视频,感觉还是不满意。 易中天只谈到历史洞悉人性与文字优美方面,我感觉还是狭隘。 首先历史是一个经验,能起到鉴古启今的作用。 历史是一个舆论工具,能起到正是非,对恶行实施舆论压力的作用。 更深层次的看历史,会看到人情衍化,世事变迁的哲学规律,对于理乱治世,社会走向,民族风俗,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举几个最简单例子讲一下, 一,是《三国志演义》中开篇提到的“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这就是一种宏伟历史观。其实也是对时代盛衰的一种警示提醒。 第二个就是黄炎培先生提到的“历史周期律,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也。” 这也是大历史眼光,大哲学思维。 所以毛主席说,我们一定要跳出这个历史周期律,毛主席晚年古诗,读到王安石的诗句: “霸祖孤身取二江,后世多以百城降。”时,忍不住流泪,为什么,想想毛主席一生,孤身求学,誓志新中国,多少艰难风雨,想到历史这些英雄霸祖事业,都没有跳出这个历史周期律,不难过么。 讲个题外话,我不喜欢某个大奖文学人士,这也是原因之一,因为他思想太狭隘,只局限于个人感受,从不接就社会治乱思维,想咋地子儿咋地,也就蛊惑一些不谙世事年轻人,靠利益收买一些老马屁精,实际他与伟大丝毫不沾边。大历史观没有,还乱说以往事。 讲到利益,就得说一下第三个例子了: 邵雍说:“民心趋义,天下虽乱易治,民心趋利,天下承平易乱。”这也是大历史眼光了。 许多人以为邵雍只是个术士,也有人知道邵雍是个大儒,但真正了解邵雍的人还知道,邵雍是个历史学家,他的著作《皇极经世》,就是归纳一次次历史事件,通过《易经》中学问,推衍其中变化规律。别的不说,这其中提到许多历史事件的年代与具体时间,邵雍都是详细考证的,因为要确保这套理论体系,实验的正确性。这就如同算命先生要确保命主八字准确一个道理。 而且古贤者,都根据历史对社会道德建设提出一些观点,对社会环境的安定繁荣,有极大促进意义。 邵雍当初著作《皇极经世》,就是因为与朋友讨论《尚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对朋友解释感觉不满意,自己又模糊,于是想从历史中找答案,遂翻遍史书,想看看历朝政德与社会变化关系,其中人性世俗,政德所执,是否有所参考。 其实皇极也有大中至正的意思,与允执厥中,有相类意思。 我们今天的人看历史,不乏一些学者名家,一是并没有大的史学观哲学观,自然也就总结不出一些大的历史规律,也就提不出一些对民风世俗,政德禀令的一些好建议。 只看到人性,说明见识还狭隘的停留在人事谋略上。 见到文字优美,不知想没想过春秋笔法,史笔严谨。 我根据历史经验,总结两句吧, “上纵欲则下肆意,民风失义则政令失德,离乱之始也;上守规则下有矩,政令通达则风气清明,复兴之初也。”
历史有没有用? 历史当然有用,昨天,我看了易中天与小崔谈历史的视频,感觉还是不满
默玄吟雷爱文学
2024-08-14 14:58:35
0
阅读: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