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语文143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是不是发端于此,那孔子的话又何意?宰我的话似乎在偷换概念,明显是在给仁者作局,所以孔子说,君子可以以为仁义而死却不可故意陷害,君子可能会上当但不可能是非不分。你说井有仁,总得先调查一下才能决断,干嘛非得一下子就跳进井里呀?
《论语》语文143 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
袁连法爱文学
2024-08-02 00:57:23
0
阅读:0